第126章 秦陵疑雲 開啟玉匣(2 / 2)

第二天,湯正陽早早就來到了我們這裏,拿出了看來是他連夜趕製出來的幾根長短粗細不一的鋼絲,幾片形狀不同的鐵片等工具,然後就仔細地撥弄起那把鑲嵌在玉匣內的銅鎖來了。隻見他一會用鐵片輕輕刮去銅鎖上的銅鏽,一會用鋼絲撥弄著那兩片帶有玄鳥圖案的銅片,一會小心翼翼地轉動那兩片銅片,忙活了老半天。汗水不斷地從他的額頭流了下來。因為湯正陽曾經和我們說過,這種‘玄鳥連心鎖’受到外力開啟的時候,稍有不慎就會將鎖芯內的磷粉漏出,從而燒毀匣子裏非常重要的物品,所以此刻看著湯正陽開鎖的時候,我們四個人也感到十分的緊張,生怕一不小心就將玉匣內的東西給燒掉了。

大概過了三個多小時,可能是到了開鎖最關鍵的時刻了,隻見湯正陽的動作也開始慢了下來,連呼吸都放得十分細微。此刻他一邊用手轉動著銅鎖上的玄鳥銅片,一邊用鋼絲插進了銅片間的縫隙中去撥弄。大概過了兩三分鍾,我們突然聽到細微的“喀噠”聲傳來,隨後就看到湯正陽臉上原先那凝重的神色迅速舒展了開來,並長長地噓了口氣,然後笑著說道:“打開了。”

我們聽到湯正陽這麼一說,心中大喜,連忙頗不及待地想看一看這玉下匣子裏頭到底裝了什麼重要的東西。於是我就用雙手輕輕地將那個玉匣的蓋子翻了開來,隻見在那玉匣之中是一份保存完好的帛書。我將這份帛書取了出來。作為答謝,我就把這個玉匣子送給了湯正陽。他見我們要把如此貴重的東西送給他時,先是吃了一驚,並且極力推辭,但在我們的幾次懇求之下才將其收了下來,然後和我們告別回去。臨走的時候還說,下次如果要找他幫忙的話就盡管去找他。

當湯正陽離開之後,我們將那卷在一起的帛書小心翼翼地打了開來。帛書上的文字是用篆體書寫的,雖然墨跡有點褪色,但依然可以看清所寫的是些什麼內容。隻見上麵寫這這樣的內容:

皇帝立國,維初在昔,嗣世稱王。

討伐亂逆,威動四極,武義直方。

戎臣奉詔,經時不久,滅六暴強。

廿有六年,上薦高號,孝道顯明。

東臨泗水,既得葬地,又獲九鼎。

查鼎之文,破讀玄經,終聞仙音。

依鼎刻碑,立之龍窟,震懾千邪。

藏經麗園,守護龍體,以待三世。

是日窟成,撰此帛書,文以記之。

我們一個字一個字地看了過去,看完之後才知道這帛書上寫著的就是有關這些九龍山溶洞中的“銘文石碑”的事情。按照這帛書上的內容記載,應該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在山東的泗水一帶獲得了“葬地玄經”和九隻大鼎,按照鼎上的銘文破解了“葬地玄經”上的那些“鬼域銘文”,並獲得了成仙得道的秘密。所以按照九鼎上的銘文刻了九塊石碑,立在九龍山石窟內,用來震懾邪靈。又把“葬地玄經”藏在驪山陵內,用來保護秦始皇的肉身,等待三世輪回。這個時候我們才知道,原來這些銘文石碑竟然是秦始皇所立的啊。

看完帛書,墩子問道:“這帛書上怎麼也提到了泗水?是不是就是我們上次去過的那個地方?”我一聽便笑著說:“這個泗水是在山東境內的,不是我們去過的那條毒霧河。”我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根據史料記載,秦始皇東巡天下的時候,曾經到了那裏,並命人打撈周朝遺失在泗水中的象征一統天下的九隻巨鼎。可正史中記載著秦始皇最後並沒有撈到九鼎,隻有一些野史中說他最後是撈到了的。對照著這份帛書看來,事實上還真像野史中所說的那樣。如此看來正史也並非完全可靠啊。”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CMFU.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