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 蜓
蜻蜓,無脊椎動物,昆蟲綱,蜻蜓目,節肢動物門,。一般體型較大,翅長而窄,膜質,網狀翅脈極為清晰。視覺極為靈敏,單眼3個;觸角1對,細而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細長、扁形或呈圓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細而弱,上有鉤刺,可在空中飛行時捕捉害蟲。幼蟲(稚蟲)在水中發育,在水中用直腸氣管鰓呼吸。一般要經11次以上蛻皮,需時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麵,再經最後蛻皮羽化為成蟲。稚蟲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動物,有時同類也相殘食。成蟲一般在池塘或河邊飛行捕食飛蟲。除能大量捕食蚊、蠅外等對人有害的昆蟲,實為益蟲,有的還能捕食蝶、蛾、蜂。蜻蜓的已知種類超過5,000種。
夏天的水邊,經常會看到一隻隻鼓著大眼睛的蜻蜓,它們可是捉害蟲的高手呢!
常見的蜻蜓如藍麵蜓多分布於浙江、四川、貴州等省;長痣綠蜓分布在華北一帶;黃蜻全國多省市自治區
有分布;玉帶蜻僅產於中國,主要分布於北京、江蘇和福建等省市自治區。
約有5000餘種,在中國約300餘種,最常見的蜻蜓有多種:例如碧偉蜓、黃蜻和長葉異痣蟌,這3種蜻蜓基本上代表了蜻蜓目的各個科,即代表了大型蜻蜓、中型蜻蜓和豆娘。
火 烈 鳥
火烈鳥(學名:Phoenico pterus ruber;greater flamingo ),因全身為火紅色而得名,分三屬五種。這種外形美麗的鳥類能夠飛行,但是事先得狂奔一陣以獲得起飛時所需動力。因羽色鮮麗,被人飼為觀賞鳥。
2013年12月,新疆神鳥出沒照片的照片一時間也傳的街知巷聞,據了解,此次網傳的新疆神鳥出沒照片中的這隻鳥是火烈鳥。
全身長滿火紅色羽毛的火烈鳥看起來就好像一團團烈火一樣,分外顯眼。
火烈鳥體型大小似鸛,高約106厘米,翼展152.4厘米,雄性較雌性稍大;通身為潔白泛紅的羽毛,翅膀上有黑色部分,覆羽深紅,諸色相襯,但紅色並不是火烈鳥本來的羽色,而是來自其攝取的浮遊生物(據08年荷蘭萊頓大學的科學家弗朗西斯科?布達教授和他的實驗小組成員,通過精確的量子計算手段發現火烈鳥、三文魚、蝦、蟹等呈現出誘人的鮮紅色的原因,是因為火烈鳥、三文魚、蝦、蟹等都富含Astaxanthin簡稱ASTA中文名字叫蝦青素,而動物是無法合成ASTA的,蝦、蟹大部分通過食用藻類和浮遊生物等植物獲取ASTA,火烈鳥通過食用以小蝦、小魚、藻類、浮遊生物等傳遞ASTA,而使原本潔白的羽毛透射出鮮豔的紅色。同時紅色越鮮豔則火烈鳥的體格越健壯,越吸引異性火烈鳥,繁衍的後代就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