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白水鎮(1 / 2)

白水鎮位於終南山脈南麓,是一個人口不滿5000的小鎮,因為一條名叫“白水”的河流繞鎮而過,所以才取了這麼一個鎮名。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白水鎮依山傍水,鎮上居民基本上以采藥、漁獵、擺攤開店為生,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忙忙碌碌,捉襟見肘。

大約是因為山區多雨濕潤的原因,白水鎮高高矮矮的民居,多為一層高的磚石房,而寬闊的街麵上,則全是大塊大塊的青石鋪路。

這些青石雖然不規則,但鋪設得很平整,馬蹄踏在其上,發出“篤、篤、篤”的聲響,清脆悅耳。

像這樣的街麵,即使淫雨霏霏,也決不會弄得滿街泥濘。

有了這個條件,街坊們在家門口擺攤做生意,便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至於雞、鴨、魚、蝦、飛禽、走獸之類的活物,或者附近山民販賣的山貨、菜蔬,還得去集市批發零售,以維護街道的整潔衛生。

跟西海國的其他地方一樣,在白水鎮的集市裏做生意,都是要繳納“什三稅”的。

即使像土醫王三那樣,在自家屋內做生意,同樣也不能例外。

在白水鎮,王三的地位比較獨特,乃是本鎮唯一的一名土醫,手中握有一些祖傳秘方,醫療水平不高不低,人品不好不壞,主業行醫,輔業捕魚,日子同樣過得緊緊巴巴,忙忙碌碌,捉襟見肘。

不過,這個人的脾氣頗為倔強,碰到不對胃口的人,有時候愛理不理,即使給再多的醫金,也有不願接診的時候。

由於這個原因,有人恭維他“王神醫”,也有人蔑稱他“王強牛”。

王三的大名叫“王慕雲”,今年十八歲,身長八尺有餘,未婚,家裏有父母和弟弟,全家共四人。

作為一介草民,“王慕雲”這個大名,基本上沒什麼機會,在正規而嚴肅的場合被使用的,又因此時流行以排行相稱,街坊鄰居們斷文識字的不多,叫他“王三”叫得自然、親切而順口,王慕雲自己也不以為忤,動不動就以“王三”自稱,以致“王三”這個名字在白水鎮廣為人知,而“王慕雲”這個大名,反倒默默無聞了。

王三排行第三,在他前麵,本來還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的,都幼年夭折了。

數年之前,有一瞎眼算命先生曾鐵口直斷,說王三此人“命硬”,“未來不是大富大貴,便是一貧如洗,窮困潦倒一生”。

不過,就白水鎮的現狀來說,“大富大貴”一說,顯然並不靠譜。

“一貧如洗”的說法,似乎更貼近實際一些。

一些良家女孩聽到有此說法,不知何故,便對王三很不待見起來,王三的婚事,就這樣拖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