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王三雖然皮膚稍稍黑了一些,但濃眉大眼,眉宇間頗有一股英武之氣,就長相來說,配一個中等偏上姿色的小鎮姑娘,應該綽綽有餘的!
遺憾的是,自文王成功推演伏羲八卦為六十四卦以來,大周子民對於演數、占卦之學,非常推崇,窮村陋巷中的平民尤其熱衷此道,而且對此深信不疑。
王三雖然一表人才,但就因為算命先生的一句話,從此再無女孩願意識荊。
王三的父母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也曾多次央媒說合,無奈人家女孩胸有成見,全都借故推卻,不肯與王家聯姻,弄得連白水鎮最是能說會道的馬媒婆,都死了心,看見王三的母親就躲。
王三對此倒不怎麼在意,依然故我,白天行醫,晚上捕魚。
捕魚既是生活所迫,也是王三的個人愛好。
王三從小在河邊長大,對捕魚還是很有興致的。
而且,王三還有一個獨特的習慣,就是將絲網放入河中之後,便會坐在船艙中,就著一碟鹹菜、豆幹之類的東西,慢慢喝一壺家釀的三清酒。
三清酒由十幾種采自大山中的藥材配土酒泡製,具有怯風、去寒、除濕功效,故名“三清酒”。
此酒酒味甘香綿長,不惜為一種民間佳釀。
長期在水中討生活的人,時常喝點三清酒,可怯病痛,去風寒風濕,以致延年益壽。
作為土醫,王三對這養生之道,比別人還是要懂得多一點的。
王三每飲,必酹酒於地,口中祝道:“各路鬼、神、大仙,王某酒薄水淡,無以為敬,勿怪!如蒙不棄,都來喝一口吧!”
說來也怪,自這樣做以後,王三似有神助,漸漸地,捕到的魚蝦也多了一些,有時候別人顆粒無收,王三也能捕個一、二斤小魚,賣三、四個刀幣,繳納“什三稅”後,就所剩無幾了。
在白水鎮,像王三這樣混日子的毛頭青年,並不在少數。
而且前人,也都是這麼混過來的。
一輩子辛辛苦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遵紀守禮,雖然發不了財,但也不至於餓死。
普通人家的孩子們成年後,結婚生子,交糧納捐,勞心費力,風吹雨淋,碌碌一生,勉強能夠圖個半溫半飽,也就知足了。
臨到老年兩腳一蹬,眼睛一閉,這一輩子便算玩完了,一切俱成過眼雲煙。
用不多久,就會被曆史的書頁,輕輕翻過,再也找不出曾經存在過的痕跡了。
所謂“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如非蓋世豪傑,普通老百姓的命運,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