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王利芬在美國布魯金斯協會下的中國中心進行電視研究。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看了NBC黃金檔節目《學徒》,從而大受啟發,開始思考是不是可以借鑒美國模式辦一檔中國的商業人才選拔的電視節目。
因為眼界開闊,王利芬想到了借鑒國外成功電視節目的好點子,但《贏在中國》最終能成功,還得益於她腦界的開放:完全照搬必死無疑,因為美國《學徒》中的價值觀和中國人的價值觀並不吻合。經過深思熟慮,王利芬終於找到了一個中國化的主題——“勵誌,創業”,由此才有“勵誌照亮人生,創業改變命運”的《贏在中國》的誕生。
當今社會,我們並不缺乏成功人士,海外學子、本土人才、商賈天才、政界名流、教育精英、藝術大師……他們的出身條件、職業行業、專業背景、個性稟賦、興趣特長、成長軌跡各異,取得成功的道路和成就也各不相同。但是,在他們身上都有一個顯著的共同之處:人生模式非常開放,並且在相應的心態、思維、視野、思路、影響力、胸懷、個性、方法上都能找到開放的邏輯性。他們正是因為人生開放,最終才能自主成功。
通過研究可以發現,對於開放式的成功者來說,在思維意識、行為風格、個性素質、社會交際等各個人生層麵上,一般都有著以下幾個共同的關鍵因素。
因素一:心態開放。
人生是否開放,關鍵不在於出身的高下,也不在於能否出國留學或周遊四方,首先是在於心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心態對人生、理想、思維、個性、行為起導向作用。一個對成功懷有強烈欲望的人,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必須心態開放。隻有開放的心態才能使人持續進取,保持活力,才能不斷吸取新知,才能和團隊保持良好的互動。
因素二:視野開闊。
視野不遠,我們會目光如豆;視野不廣,我們會為盲點所困。眼界要高,視野要開闊。在全球化時代背景下,我們要極力打破時空限製、專業限製、信息限製、個性限製,擁有國際視野,才能夠更好地規劃人生,把握機遇。
因素三:富有膽略。
毛澤東說:“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開放式成功者需要具備冒險精神。人生的開放需要冒險,冒的是風險,靠的是膽略和膽識,強調的是善於從危機中抓住一切機會。魯莽者、狂徒都不缺乏勇氣和膽量,而獨缺雄韜偉略。
沒有人不渴望成功,沒有人不想致富,但在這個科技高度發達、信息大量湧現、人才輩出的時代,成為富人似乎遙不可及。富人是稀有的動物,想要讓自己變得稀有,我們除了多學習專業知識、專心做好本行業的工作,還要牢牢把握時代的特質——開放。開放的時代呼喚有開放意識的弄潮兒,開放的國度需要有開放精神的領導,開放的企業贏在有開放智慧的員工,開放的人生渴求有開放胸懷的靈魂。在這個處處開放的社會,唯有開放你的人生,才能擁抱最好的自己。每天學習一點點,邁向成功一大步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談話。”這是歌德的經驗。求知、學習就是置身於一個成功的環境,就是聆聽賢達的教誨,就是與成功者做朋友,就是向成功者學習成功的方法。
不管你從前的學曆如何,碩士還是博士,或者隻是中專、初中畢業生,學習知識都是必須和必要的。知識是創新的準備,是競爭力的“內功”,是成功的積累。
拿破侖出身於窮困的沒落貴族家庭,他父親送他進了一所貴族學校。他的同學都很富有,大肆諷刺他的窮苦。拿破侖非常憤怒,卻一籌莫展,屈服在威勢之下。就這樣他忍受了足足5年的痛苦。但是這5年中的每一次嘲笑,每一次欺侮,每一次輕視,都使他暗暗下定決心,發誓要讓他們看看,他確實是高於他們的。
在他16歲當少尉的那年,他遭受了另外一個打擊,那就是他父親的去世。自那以後,他不得不從最少的薪金中,省出一部分錢來幫助母親。當他接受第一次軍事征召時,必須步行非常長的路程去加入部隊。
等他到了部隊裏時,看見他的同伴和在學校裏的同學一樣,他們用多餘的時間追求享受。在部隊裏,他那不受人喜歡的體格使他沒有資格得到本該得到的職位,同時,他的貧困也使他失掉了後來爭取到的職位。於是,他改變方針,用埋頭讀書的方法,去努力和他們競爭。
讀書和呼吸一樣是自由的,因為他可以不花錢在圖書館裏借書讀,這使他得到了很大的收獲。他並不是讀沒有意義的書,也不是專以讀書來消遣自己的煩悶,而是為自己的理想作準備。他下定決心要讓全天下的人知道自己的才華。因此,他在選擇圖書時,也就是以這種決心來選擇。他住在一個既小又悶的房間內,在這裏,他麵無血色,孤寂,沉悶,但是他卻不停地讀下去。就在這樣的條件下,拿破侖憑著堅持不懈的恒心,認真地讀了幾年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