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鎖定目標:以狼的專注精神做事業(中)(2 / 3)

在馬路上騎自行車,你完全可以騎出一條直線,可如果是在一根鐵軌上呢?恐怕騎不了幾步就會跌下來,為什麼?選擇麵不一樣。

當麵臨多種選擇時,我們總覺得自己能做許多事情;當我們隻有一條路可走時,又不知所措。

東山再起的風雲人物史玉柱說:“一個人一生隻能做一個行業,而且要做這個行業中自己最擅長的那個領域。”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把自己逼上一根軌道的人,他們別無選擇,隻有執著地往前走。而不成功的人則往往是因為選擇麵太廣而分散了精力,以至不堪“市場”一擊。

用心去做你擅長的事,成功隻會屬於執著追求的人。

生命重在過程的執著追求與不懈努力,隻有堅定對生活的信念,人才能頑強地生存下去,並獲取人生的意義。《命若琴弦》中老瞎子和小瞎子用一根接一根的琴弦作了最感人最具體的完美展示,詮釋了史鐵生先生的那句:“人生就好比琴弦,繃緊了才能拉好,拉好了也就夠了。”

人生在世說長悠悠數萬日,遙遙無期;說短匆匆幾十秋,彈指一揮間。我們不能延長生命,但可以拓寬生命。隻有用執著的追求奏響人生的樂章,生命才光彩奪目。

何為執著追求?

它是荊珂的“督亢圖中不殺人,鹹陽殿上空流血”;它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它是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它是歌德的“勇於進取者永遠長生”;它亦是柏拉圖的“我愛蘇格拉底,我更愛真理”……在漫漫的人生中,人的心靈需翱翔於藍天,接受風刀霜劍的洗禮;需要遊弋於大海,接受驚濤駭浪的考驗;需要馳騁於荒原,接受荊棘沼澤的磨煉。所有的這一切,都足以讓一顆心遍體鱗傷,疲憊不堪。隻有執著追求的信念才能激起生命的活力。讓心中充溢生命的力量,奮鬥不已。

讓我們用一方沃土種植我們堅定的信念,用一陣春風洗禮我們執著的追求,用一縷陽光鑄就我們堅忍的意誌,這樣我們所收獲的足以超越付出。

朋友,人生的路上我們放飛希望,齊首同行高呼:用執著地追求抒寫無悔的人生。

第五節步步為營,做個有策略的狼性員工

狼群從來不會圍著獵物胡亂奔跑尖聲狂吠。它們總會在一發現獵物時就開始製訂適宜的戰略,將獵物當成目標,通過不斷地把認準的目標進行分解將獵物逮住。關鍵時刻到來的時候,每匹狼都明白自己應該怎樣去做,他們有計劃地去做,步步為營。狼從來不靠運氣,它們對即將進行的行動總是有充分的把握。

有一位老人講過一匹狼抓黃羊的故事。在白天,一匹狼盯上了一隻黃羊,通過觀察,狼決定先不逮黃羊。然後,它開始等天黑下來。

在天黑下來後,黃羊就會找一個背風草厚的地方臥下睡覺。這時,狼還是決定不去吃它,黃羊看似睡了,可它的鼻子耳朵卻沒有睡,稍有動靜,黃羊蹦起來就跑,狼也追不上。所以,一晚上狼就是不動手,趴在不遠的地方死死盯著目標,等了一夜。等到天明了,黃羊憋了一夜的尿,尿泡憋脹。這時,狼瞅準機會衝上去猛追。黃羊跑起來撒不出尿,跑不了多遠尿泡就顛破了,後腿抽筋,就跑不動了,而結果可想而知,最後黃羊自然就成了狼的美餐。

從上麵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啟示:在走向成功的過程中,如果把目標分解,然後,采取步步為營的策略,按照實施的步驟排列起來依次完成,就能更輕鬆,更快捷,更有把握取得成功。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奪得了世界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說了這麼一句話:“憑智慧戰勝對手。”

當時許多人都認為這個偶然跑到前麵的矮個子選手是在故弄玄虛。馬拉鬆賽是體力和耐力的運動,隻要身體素質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奪冠,暴發力和速度都還在其次,說用智慧取勝確實有點勉強。

兩年後,意大利國際馬拉鬆邀請賽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蘭舉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參加比賽。這一次,他又獲得了世界冠軍。記者又請他談談經驗。

山田本一不善言談,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話:用智慧戰勝對手。

這回記者在報紙上沒再挖苦他,但對他所謂的智慧迷惑不解。

十年後,這個謎終於被解開了。他在自傳中是這麼說的: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四十多公裏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起初,我並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四十多公裏外終點線上的那麵旗幟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裏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麵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目標分解步步為營,的確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可以說,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個人最初都有遠大的目標,可最終實現的人有多少呢?相信大部分人都半途而廢喪失了向目標前進的信心。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有些人隻看見了大目標,想一步登天完成它,其實,隻要我們把大的目標分解了,製定成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在實現小目標的過程中,一邊體會實現小目標的快樂,一邊向大目標前進。用這樣的方法,即使是遙遠的馬拉鬆,也可以跑得很輕鬆。

正如建造房子一樣,先由設計師繪出一幅藍圖,再交建築隊建造。在藍圖上,就像家中的各個擺設一樣都要清楚畫出,一切都要設計清楚。

為了達到目標,就要像深謀遠慮的將軍一樣,時常根據戰局改變戰略。如果此項計劃無法進行,就須由另一項計劃替代。但是一定要牢記:我們可沿著成功之路改變計劃,但不要輕易改變目標。很多人都聽過,“人因有夢想而偉大”,卻不知大成就是由小成就累積而成,大目標是由小目標逐步達成的。每個人都需要把人生的最終目標分解,先完成一個個小目標,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1911年,有兩支雄心勃勃的探險隊,他們要完成一項艱巨但偉大的任務,就是踏上南極,成為登上南極第一人。

一支探險隊的領隊是挪威籍的探險家阿爾德·阿曼森。隊伍出發前,阿曼森仔細研究了南極的地質、地貌、氣象等問題,還細致地研究了愛斯基摩人及極地旅行者的生存經驗。於是,製訂出一個最佳的行動策略:使用狗拉雪橇運送一切裝備與食物,為了與之相匹配,在隊員的選擇上,他特意將滑雪專家和馴狗師吸納進隊伍。

為完成到達南極這一偉大目標,阿曼森將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小目標:每天隻用六小時前進15~20英裏,大部分工作皆由狗來完成。這樣人與狗都有足夠休息的時間,以迎接第二天新的旅程。

為了順利實現目標,阿曼森事先已經在旅程的路線中,選定了合適的地點做為休息補養站。在那裏,他儲存了大量補給品,這些準備大大減輕了隊員們的勞累感。同時,他還為每個隊員提供了齊全的裝備。阿曼森對旅途中可能發生的每一種狀況或問題在出發前都進行過分析,盡可能全麵的設計好應對計劃與預案。

這些舉措使他們在向南極前進中,即使遇到了問題也能很順利地解決。最終,他們成功地實現了自己的夙願,使挪威國旗第一個插在了南極。

幾乎是同期進發的另一支探險隊由英國籍的羅伯特·史考特率領。這支隊伍采取了與阿曼森截然不同的做法:他們不用狗拉雪橇,而采用機械動力的雪橇及馬匹。結果,旅程開始不到五天,馬達就無法發動,馬匹也維持不下去了,當他們勉強前進到南極山區時,馬匹被統統殺掉。所有探險隊員隻好背負起200磅重的雪橇,艱難地行進。

在隊員的裝備上,史考特也考慮不周,隊員的衣服不夠暖和,每人都長了凍瘡,每天早上隊員們都要花費近一小時的工夫,將腫脹潰爛的腳塞進長筒靴。太陽鏡品質太差,使得隊員的眼睛被雪的反射所刺傷。更糟的是,糧食及飲水不足,隊員們在整個行程中幾乎處於半饑餓狀態。史考特選擇的儲備站之間相距甚遠,儲備不足,標示不清楚,使他們每次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尋找。更要命的是,原計劃四個人的隊伍,史考特臨出發時又增添了一人,使糧食更不足了。

這支探險隊在饑餓,寒冷,疲憊,甚至絕望中,花費了十個星期走完了八百英裏的艱辛旅程,精疲力竭地抵達了南極,當他們到達南極時,挪威的國旗早於一個多月前便在此飄揚了。

同一個目標,由於采用不同的計劃和策略,結果大相徑庭。一個成為人們學習的標杆,讚美的英雄;一個卻以悲劇收場,全盤皆輸。

可見,周密細致的計劃,對於順利地實現目標,成功地執行任務是何等重要。

由此可見,把目標分解對任務完成的重要性,然而,很多人卻沒有這種習慣。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很多人會給自己設定很多目標,當無法達成時,他們又會開始設定新的目標,就這樣不停地重複設立自己的目標上,即沒效率,又白白把寶貝的時間浪費了過去。

沒有達到目標的原因,可能是計劃不夠周詳,可能是事前沒有將所有困難計算清楚,也可能是沒有了解要達成這個目標的關鍵。當把分解的目標都達成,便會增強信心,我們的自信心增強的時候,行動力也會發掘出來。

分解目標可以讓我們更集中做事情的焦點,排列出它們的優先順序。

早做晚做都是要做,為什麼要拖延呢?不妨立刻就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