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鍥而不舍,“一根筋”才能做成大事
我們可能看到過這樣的情況:一個飽受折磨的新兵到頭來成為一名優秀的戰士;一個被告知身材過於矮小的球員卻成為一名球星;一個被確診無學習能力的孩子,不僅能夠學習,而且成功地獲得了大學獎學金。這些情況就源於鍥而不舍的精神。
在狼的生命中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替代鍥而不舍的精神,因為它使狼曆盡千辛萬苦方得以生存下來。隨著我們對社會的支配能力日益增加,有沒有人思考過,我們有沒有珍視鍥而不舍的精神呢?
事實證明,在我們的身邊還是有很多像狼一樣鍥而不舍,執著追求目標的成功者的。
舒紅霞,湖北黃石市人,1978年進陽新豐半導體廠工作。進廠後,由於她勤奮好學,工作積極,年年都被評為廠先進工作者。1981年,由於工廠生產經營不景氣,她下崗了,離開工廠回到了老家。有著執著倔強性格的舒紅霞在調整心態後,決心一切從零開始,重新邁開人生步伐,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撐起一片天空。
她上街當魚販,擺煙攤,用借來的400元錢做小本生意。日積月累,勤苦經營,她在陽新商界逐漸有了立錐之地。一步一步地,她成了稻花香、種子酒、枝江大曲、娃哈哈、樂百事等國內知名品牌在陽新的總經銷商,生意日見紅火。在商海中十年的摸爬滾打,飽嚐了創業之苦,但也積累了不少經營經驗,這些都為她後來尋找新機遇,拓寬創業道路打下了堅實基礎。
2002年,為了給家鄉建設注入新的活力,有位陽新籍的台灣商人,擬將在陽新早已建成且閑置多年的“新世紀大廈”交由家鄉人投資興業。但要采取競爭投標辦法進行招標。她得知這一消息後,興奮不已,她覺得把事業推向更上一層樓的時機到了。當她把這情況告訴家人時,滿腔熱情的舒紅霞被家人潑了一盆冷水——家人一致反對她去投標,父母勸她:“好不容易用血汗拚得的一點積蓄,若全投入進去何時才能收得回來喲?”舒紅霞不想放棄,費盡口舌說服了父母及丈夫,終於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隨後消息傳開了,有人說風涼話:“她這是異想天開!”也有好心人勸她:“別把錢往水裏扔呀!”鐵了心執著創業的舒紅霞把這些話卻當成了激勵自己的動力,把家裏全部家當做了新世紀大廈投標的抵押,決心要建成一個有一定規模的方便居民生活的超市。機會總是青睞那些不懈努力追求的人,在二十多名的投標競爭對手中,舒紅霞以她過人的膽識、誠信的為人、豐富的經營經驗,贏得了台商的首肯,並迅速決定將大廈6000多平方米的底三層全部交由舒紅霞用做經營場地。不久後,陽新第一家集休閑、娛樂、購物為一體的“惠美家”綜合超市,在一陣陣鞭炮聲中展現在老區人民麵前,舒紅霞艱苦創業結下了豐碩果實。這是她最高興的日子,是終身難忘的一天。
鍥而不舍的精神在生活中也可以表現出來。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經常出差,常買不到對號入座的車票。可是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總能找到座位。
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並不高明,但卻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後一節車廂的準備,可是每次他都用不著走到最後就會發現空位。
他說,這是因為像他這樣鍥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經常是在他落座的車廂裏尚餘若幹座位,而在其他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則人滿為患。
他說,大多數乘客輕易就被一兩節車廂擁擠的現象迷惑了,卻沒有想到在火車數十次停靠之中,從火車十幾個車門上上下下的流動中蘊藏著不少提供座位的可能;即使想到了,他們也沒有尋找的耐心。
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讓大多數人滿足,為了一兩個座位背負著行囊擠來擠去有些人覺得不值得。他們還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站著的地方也沒有了。與生活中一些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害怕失敗的人,永遠隻能滯留在沒有成功的起點上一樣,這些不願主動找座位的乘客大多隻能在上車時最初的落腳之處一直站到下車。
這個人是一個生意人,經常被同行羨慕“運氣好”。因為一些看來希望渺茫的機會一旦被他撞上,總能為他帶來成功。我們聽到他“找座位”的故事後,就應該能夠悟出來,他的運氣其實是他不懈追求的回報。他的自信、執著,他的富有遠見、勤於實踐,讓他握有了一張人生之旅永遠的坐票。
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蘇軾的這首《流溪沙》很讓人喜歡,原因就是蘇軾那種即使年邁依然執著的精神,支持著無數渴望成功的人們一步步向他們的目標前進。
古往今來,無數仁人誌士為了他們的理想執著追求,從未因為年邁而放棄過希望,正是這種精神,推動著他們走向一個又一個成功。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為了完成他夢寐以求的理想,傾注了他畢生的精力,即使生命的最後一刻也不曾放棄為理想而鬥爭,終於為世人奠定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理論基礎。美國第五十屆總統羅納德·裏根當選之時已是古稀之年,而他在競選連任時的優異表現使人們很難把他和一位74歲的老人聯係在一起。在競選中他風趣地對自己的支持者發表演講:“我永遠不想讓年齡成為這次競選的話題,因為我不想出於任何政治目的批評我競選對手的幼稚和無知。”正是他這種永不放棄追求理想生活的精神一次次打動了美國的選民們,幫助他一次次度過了難關。曆史的長河裏,也不難找到年輕時功勳卓著而年老卻碌碌無為的人,他們的光輝也許曾使一代人為之癡狂,而他們卻多半被曆史遺忘,被時間所拋棄。
分析他們成功和失敗的原因不難發現,成功與失敗並非天壤之別:
失敗者在跌倒了一百次以後便放棄了努力,而成功者則勇敢地做出了一百零一次的嚐試。如拳王阿裏所說的:什麼叫成功?成功就是站起來的次數比跌倒的次數多一次。失敗與成功原來隻有一次之差,就是這一次就足以改變他們的一生。成功者因他們的堅毅而理所當然地贏得了世界的尊重,而失敗者因他們的放棄而被世人不齒。
《荀子·勸學》中有言:“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在生活當中,當我們發現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般從我們身邊溜走,當我們發現自己青春不再時,我們是“老大徒傷悲”,還是積聚力量再搏?蒼鷹在臨死前都能昂首展翅最後一次搏擊藍天,鳥類尚且如此,何況人哉?
很少有人能一次成功。成功都是多次挫折的積累。愛迪生曾嚐試上萬次,才製造出燈泡,居裏夫人用了三年的時間,從數噸廢瀝青裏才提煉出一克鐳。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因為他們永不放棄。當我們日益年老時,請不要悲歎人生短暫,時光飛逝;請讓我們在漫漫人生之路的盡頭處共同吟誦蘇軾的那首詞:“誰道人生無在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國內企業中,華為公司曾將“狼性”作為企業文化的組成部分,有點“態度決定一切”的味道。在中國企業管理水平和人的職業化素養都很難快速提升的時候,依靠所謂狼的“三性”——敏銳的嗅覺、奮不顧身的攻擊性和團隊精神來與國際領先企業競爭。
從某種意義上說,提倡“狼性”文化,是中國企業發展初級階段的產物。“狼性”文化中敏銳的嗅覺,就是對市場和環境高度的敏感和關注,這在思科文化中一直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提倡團隊精神,更是IBM、HP等企業的核心理念,隻是他們都已經不再用所謂“狼性”來表達,轉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化理念——企業核心的價值體係。
狼性文化的主旨是“狠”,隱含的基本假設是“你死我活”,前提假設則是資源是稀缺的,蛋糕是固定的,我多得一塊你就要少拿一塊,我全部得到你就沒有生存空間。一味推崇狼性文化對商業環境——均衡、共贏、可持續發展的破壞,恰似狼群過多後對自然界的危害。
若要成功,就不要怕挫折和打擊。能夠在挫折和打擊中重新站起來做人,最終才能走向成功。做買賣,“要有頑強的精神,執著的信念。”丁克雄的臉上,刻滿了生意場上摸爬滾打的滄桑。
丁克雄天生就有一股闖勁。創業初期,看到別人做布匹生意紅火,丁克雄心動了,跟著做起了布匹生意。開始,丁克雄非常能吃苦,進貨的地方在浙江紹興一帶,丁克雄常常身上揣上錢,找來車,隻身闖江浙。為了保證布匹的質量,他每次都要守在染布坊,看著他們染布。回來的路上,還要防止車上的布被人用鐵鉤走。因此,每次進貨丁克雄都非常緊張,睡眠不足常使他眼睛熬得紅紅的。即使如此,看到生意越做越紅火時,丁克雄內心仍然激情澎湃。
然而,打擊隨之而來。有一次,丁克雄的弟弟去福建進貨,在回來的路上發生車禍,弟弟沒了,貨也沒了。他回到了家鄉,幾乎再也不想做生意了。村支書找到他,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克雄,你是我們村的驕傲,因為你從來沒有退縮過,我們相信你這次也會挺過去。”
丁克雄果真挺了過來。一次,在廣州進貨時被人搶走了三萬元,在被歹徒捅了一刀的情況下,他仍然沒有退縮。此後,他信心十足地做大自己的布匹生意,現在布匹已經銷售到了周邊省市。由於成衣市場的衝擊,布匹生意越來越艱難,丁克雄準備與兒子再開一家服裝廠,開拓新的領域。
狼雖然吃羊,卻也能給羊群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處。比如,羊被狼咬過後,可以增加抗病能力,隻要傷口愈合就很少得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