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放眼山川長風入襟高望眼,惆悵舊恨紅袖添香苦盈懷(1)(1 / 3)

邊塞文化發展總公司在一年多的時間裏,已發展為一個十幾個億資產的企業,公司年收入數億元,隱然是朔城市的龍頭老大。在為地方增加巨大收入的同時,增加就業崗位數千個。僅此一項,己使朔城市年人均收入從全省最後一名躍居前十位。公司下屬的十幾個企業中,規模最大的影視城資產己超過幾個億;此外,與之配套的餐飲、旅遊、工藝品製做等行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引起了晉省各界的廣泛關注。

為了把公司的發展納入現代化企業的軌道,李耀宗提出了改變企業模式的建議。他給省政府打報告,要求在確認公司資產性質和資金投入實際情況的同時,采取先進的管理機製,成立公司最高決策機構---董事會,由董事會選聘經理,負責企業的日常工作。同時,他也向省政府提出了辭職的要求。

接到這份報告,梅剛主持召開了省政府工作會議,批準了這個報告。對於李耀宗的辭職請求,大家一致認為,在選定總經理之前,老省長不能離開,即使新經理任命了,起碼也要扶上馬,送一程。再說,邊塞文化發展總公司的改製也是件大事,沒有老省長主持,一定不會搞好。會議還決定,由省委副書記張鵠分管這項工作,因為邊塞文化發展總公司是他參與搞起來的,解鈴還需係鈴人,這項工作非他莫屬。

這幾天,李耀宗感到很疲累,從他步履蹣跚的行走姿態上,就能感覺到他的衰老。李耀宗在最近的一次病檢中得知,他患上了肺癌,並且已是晚期,這說明上天留給他的時間已不太多。這也讓他下了決心,要在最後的時間裏做兩件事,使他在告別人世的時候不會有太多的遺憾。

在收到省政府批複的時候,李耀宗沒說什麼,第二天剛上班,他讓秘書把文件送給陶含之副經理,讓他主持在處長以上幹部會議上進行傳達。然後他拄了個拐杖,趁著豔陽晨風,一個人緩緩地上了勾注山。

塞外的山嶺很少有鮮綠的時候,盡管已是暮春,這裏的山上依舊光禿禿的看不到一點綠色,隻有漫漫無邊的峭拔、險峻,表現著北部山區特有的奇詭崢嶸。

李耀宗懷著一種孤寂、淒涼的心情,沿著山間用亂石鋪成的小道,吃力地、緩慢地向山上爬去。他行走的目標是不遠處的雁門關,他想在告別人世的時候,再親身體驗一下山河的壯美和雄奇,在人世間留下深情的一瞥。

自從來到邊塞文化公司,李耀宗曾數次登臨雁門關,但這次的心情不一樣,一路走來,很有點“岸旁楊柳都相識,眼底雲山苦見留”的味道。

去雁門關的路崎嶇不平。李耀宗繞過好幾道彎,又爬上一個並不陡峭的山坡,就看到一片稀疏的鬆林和那座千古名關。

雁門關是蒙古高原與中原進出的門戶,是曆史上漢民族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的交合融彙之地。

雁門關的險峻,可從關門的楹聯中看到:“三關重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

雁門關處於勾注山的兩座峰巒之間,雄關飛架,隻能飛雁往還;險峻天成,惟有白雲翔飛;簷牙高挑,穿透悠悠白雲;危關雄峙,阻斷浩蕩山風。

據考證,雁門關古稱關鐙,現存的雁門關是宋、明關址的遺存;相傳周穆王去見西王母的時候,就曾在這裏登臨;而出現在漢代以前史籍中的雁門關,卻很有可能是西去雁門五公裏的“鐵襄門”。這裏不僅有漢代遺存,還發現了許多戰國時期的遺物。此刻,麵對這裏破碎成礫的秦磚漢瓦、折戟殘垣,李耀宗不禁浮想聯翩、遐思悠悠。

李耀宗登上雁門關的時候,早已汗流浹背。他掏出手帕,擦去了兩鬢的汗水,舉頭回眺:但見莽莽蒼蒼的群山如波似浪,在關隘兩邊伸展開來;峭壁如削、白雲似帶,蜿蜒的古長城像一條巨大的蟒蛇盤繞回轉在雲遮霧障的山巔之上,構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山風吹來,掠過山巔的鬆林,奏出一陣淒厲的呼喊,很像是古戰場上奔馬的嘶鳴,給人平添一種蒼涼、悲壯、激越和沈鬱的意緒,讓人頓生‘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慨歎。

對著眼前的景況,李耀宗沉入對自己人生往事的回想之中。

李耀宗的老家在晉南一個農村,黃河水就在村子不遠處不舍晝夜地流淌而過。

李耀宗的祖父是清末的舉人,民國時期當過他們這個縣的教育局長。在變幻動蕩的歲月中,老人恪守教育興國的信念,孜孜不倦,在閉塞的村落裏籌資建起了難以數計的小學、中學,為故鄉的教育傾注了全部的心血。直到今天,老輩人提起來都對他念念不忘。

李耀宗的父親是北平燕京大學的學生,畢業後遵從老父的意願,在全省頗負盛名的聚賢中學做了一名國文教師;風花雪月幾十個春秋,直到謝世,都沒有離開這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