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尾聲(3 / 3)

這回,淨塵沒有發表不同,表示同意地點點頭。他想,“和”為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儒家禮製思想的核心,是被奉為振亡救絕、富國強兵的“仁治”提倡者的金科玉律。這萬千世界是形形色色的複合體;浮動在這個世界層麵的理論和主張也是多種多樣、紛繁複雜的;既然如此,這大千世界的所有存在,有什麼不可以兼容並蓄、和諧共處呢!

淨塵沉思了好半天,問吳夜生:“你下一步怎樣安排?是去香岩寺繼續開畫店,還是回你的老家?總該有個打算吧?”

吳夜生說:“我現在也想開了。人是不可能離開現世社會的,不管你用一種什麼樣的身份出現,你也隻是一種社會產物,一種社會現象,不可能脫離社會而遺世獨立。我淮備到龍城市辦一個文化公司,也把自已學的東西用起來,為人們搞搞服務,給社會做點兒貢獻。我還有個想法,抽著空兒好好把老祖宗的思想研究一下,提煉一下,把民族文化傳統來個集大成,豈不妙哉!你想,中國流行了幾千年的儒墨道法,做的都是本土文章,也符合中國人的習俗,為什麼一定要用泊來品取代?對於這一點,我倒很讚成南懷瑾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下功夫認認真真地研究一番曆史,總結前人的經驗,為現世社會提供一些有益的東西。如果有可能,我還要娶妻生子,把後半生好好設計一下,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淨塵說:“這個想法好。”

吳夜生說:“那你打算怎麼辦?還是繼續做住持嗎?”

淨塵有點黯然神傷地說:“看來我做不成和尚了。我告你個秘密:應梅已懷了孕,現在已有四個多月了。你想,現在弄成這個樣子,我還可能在廟裏呆下去嗎?隻是我同她商量了好久也沒定下來,我想在種玉穀留下來,靠著這裏的物產,也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呢。”

說到這裏,就見李應梅提了把茶壺遠遠走過來。吳夜生這番有了眼光,果見李應梅走路的姿勢有點兒遲緩,腹部隱隱隆起,自然是懷孕的象征。

吳夜生長喟一聲,感慨萬千地說:“人為什麼要違背自然呢?須知道,自然規律才是不可以戰勝的呢!”說到這裏,他神往地說:“想想看,你的孩子出生後會像誰呢?不過,他一定胖胖的很逗人、也很可愛。”

淨塵說:“是啊,他一定很漂亮,長大了也一定會很有出息、很能幹。”說到這裏,淨塵忽然說:“你這個大秀才,還是費費心思給孩子起個好聽的名字吧,也不枉了將來叫你聲叔叔。”

吳夜生想了想,說:“叫董玉怎麼樣?玉是中國人心目中最美好、最崇高的事物,代表著人們最美好的寄托。古人以玉比德,我這裏用玉設喻,願你的孩子長大了像玉一樣清潔、溫潤、和美、安康。”

淨塵說:“好!好!這個名字男孩子可以叫,女孩子也可以叫。”

這時,走近他倆的李應梅問:“什麼懂玉呀?你們在說什麼?”

淨塵轉頭對著姍姍而來的李應梅說:“夜生在給咱的孩子起名字呢。他起的名字叫董玉,就是美玉的玉。”

李應梅曾經滄海,此刻也沒有不好意思,她對著淨塵和吳夜生幽幽地說:“孩子還沒生下來呢,你們就忙成這樣子。不過,這個名字確實挺不錯。隻是,真要在這種玉穀裏生下孩子來,讓他去那裏去讀書?有了病又找誰去看?”說著話,她臉上浮起一片陰霾。

她的這番話倒像一盆涼水,澆去了淨塵和吳夜生的全部熱情。吳夜生瞅了一眼默不作聲的淨塵說:“也是的,總不能不想著孩子的前途。我看你不如去靠山村我的家裏落戶去,那裏畢竟還是個村子,還有學校、、商店、醫院,也有責任田,養活你們一家決不會有問題。反正我要去龍城市開店,家裏也沒人照料,你就算替我打理家吧。”

淨塵仍然沒吭聲,他看了吳夜生一眼,又看看李應梅,最後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算是表示同意。

一陣和煦的山風吹過來,把他們腳下的幾片樹葉吹起來,飄飄悠悠地飛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