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知識運營學(1 / 3)

提要:本章運用作者首創的“五度空間”的方法與模式,從知識運營學產生的契機,時代背景,知識運營學的對象、性質、方法、結構、本質、功能、意義方麵,第一次提出了知識運營學的概念,建立了知識運營學的範疇及範疇體係,闡述了知識運營學的邏輯與曆史的必然性;第一次提出了縱深學科的範疇,提出並論證了知識運營學屬於縱深學科,從而填補了學科分類上的一項空白。知識運營學的創立,實現了科學範式的轉換,提供了以知識運營為主導對資本運營、資產運營、產品運營進行整合的框架,以知識運營學為主導對各門科學進行綜合的方法,規範與推動了科學實踐的發展,主導了經濟領域中的主體性原則,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知識市場經濟,知識運營縱深學科,資本運營,資產運營,產品運營主體性。

一種新學說的標誌是創新性、科學性、價值性、操作性的統一;一門新學科的標誌是創新性、科學性、價值性、操作性和係統性的統一。從本人已經發表過大量知識運營的論文來看,知識運營學成為一種新學說不是能否的問題,而是已經客觀存在的事實。現在問題是,知識運營學能否成為一門新學科?從邏輯和曆史兩方麵來看,答案是肯定的。

現有的知識經濟學實質是知識產業學,以聯合國關於知識經濟的定義為基礎,對以知識為對象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作了較係統的闡述,是把知識經濟學納人傳統經濟學的框架,隻是在傳統經濟學中增加了知識這一要素,或突出了知識這一要素的地位與作用,在觀點和方法上並未超出傳統經濟學窠臼。知識經濟並非僅僅知識成為產業,也並非僅僅知識在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是知識在生產中占主導地位,知識產業成為龍頭產業。從本質意義上講,知識經濟學迄今並未形成一門新學科。而知識運營學則在內容與結構、觀點與方法方麵,對知識經濟學作了突破與創新。知識運營學,是知識經濟及其相關學說自上而下、由淺入深、由橫向向縱向發展與人類經濟增長方式及其理論自下而上、由低級向高級、由縱向向橫向發展的交接、融合、升華、產生出來的新學科。知識運營學標誌著人類科學範式的轉換,必將帶來人類實踐模式的轉軌。在知識運營學體係中,所有舊的名詞,如“製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資本運營”、“資產運營”、“產品運營”等等被賦予了新的內涵與新的定位,因而成了新的概念。

在這裏,邏輯關係既是曆史關係的凝縮,又是曆史關係的組成部分。知識運營學做到了創新性與科學性的統一。

知識運營學還做到了係統性與價值性的統一:知識運營學對知識的要素、結構、地位、功能作了係統全麵的探討,特別是突出了知識的增值功能、確立了知識與知識產業的主導地位。

哲學微觀:知識橫斷科學縱真:認識的主導地位知識思維科學深功能(價值)善:增值宏觀:知識社會科學科美:審美產業的龍頭科學自然學地位根據知識的係統性,結合知識運營的係統性,知識運營學從橫向來看,可以包括個人知識運營學、企業知識運營學、社會知識運營學三塊;從縱向來看,可以包括知識經濟與知識運營、知識運營與二次創業、知識運營與資本運營、知識運營與資產運營、知識運營與產品運營五塊,從而構成了完整的符合五度空間要求的學科係統。

因而知識運營學是係統性與價值性的統一。

知識運營學還是操作性與藝術性的統一。知識運營學同知識經濟學的區別,在於知識經濟學是關於經濟形態的學說,它如果有操作性也是宏觀層麵的;而知識運營學則是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運作方式的學說。知識運營學把社會形態當作經濟形態予以定位,把社會、企業、個人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麵當作經濟活動的要素進行整合。在知識運營學中,社會係統成為社會經濟係統,生產力是社會係統的整體功能。以生產力為歸宿,整個社會有機化、有序化、動態化、操作化、功能化。知識運營學就是知識操作學。

知識運營學的操作性,使之在已有的精神生產力與物質生產力的概念的基礎上,又提煉出製度生產力、品牌生產力、法律生產力、合作生產力、創業生產力概念,從而為形成法律經濟學、名牌經濟學、合作經濟學、創業經濟學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的依據。操作性是知識運營學的本質特征。

就拿製度經濟學來講,知識運營學視野中的製度經濟學同西方引進的以科斯為代表的製度經濟學也有本質的不同。後者以產權為起點,以交易為核心,是線性的思維方式,反映的是線性的商品交易過程,適用於商品經濟早期的,以產品運營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方式,在現代社會中,是簡單的、低層次的運作方式,雖有對市場經濟活動某個層麵和環節通過分析進行抽象的認識意義,但在現實的經濟活動整體上沒有操作性。在知識市場經濟時代,經濟企業化、企業公司化、公司集團化、集團現代化、現代企業知識化。以知識為主導的企業“係統質”代替了簡單的商品交易過程,企業決不僅僅是為了節約交易成本這一“量”的目的而建立起來,而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立體動態五維係統。在這個係統中,人與人的合作關係代替了“合算”關係,雙贏模式代替了“盈虧”模式,合作生產力代替了“算計”生產力。以全息效益為核心的製度經濟學同以直線交易為核心的製度經濟學有本質的不同。

以操作性為基礎,價值性為核心,創新性為主導,科學性為目標,知識運營學同筆者首創的創業經濟學構成上下兩個層麵,試圖構成對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價值經濟學與人性經濟學、靜態經濟學與動態經濟學、結構經濟學與發展經濟學、物質經濟學與知識經濟學進行整合的框架,以經濟學為核心對哲學、管理學、行為學、社會學等進行綜合的方法,規範與推動創業經濟、市場經濟、知識經濟的發展。這本身也體現了知識運營學的操作性。知識運營學與其說是理論,不如說是使知識功能化、社會經濟化的方法論。

知識運營學體係邏輯與曆史、抽象與具體的統一,深奧的理論與流暢的語言、直觀圖形的統一,體現了五度空間的完美性。知識運營學的藝術性,其次表現在知識運營學的功能按美的規律來造型。

宇宙的發展,遵循的是宏觀層麵熵減少、有序度增加,微觀層次嫡增加、有序度降低的規律。人類社會宏觀方麵法製化提高、微觀方麵個人自由度增加,小政府大社會結構的形成,就是宇宙這一普遍規律的局部表現。知識運營,是促進社會法製化與個人自由化並使二者有機結合起來的催化劑與粘合劑。知識運營在使人的個性、主體性、創造性得以高揚的同時,使整個社會有序化、係統化、生態化,從而得到穩定的可持續發展。知識運營學通過提高人的知識運營的自覺性推動知識運營成為人類社會占主導地位的經濟增長方式。二次創業,就是按美的規律來造型的生態創業。作為主導的知識與作為龍頭的知識產業以真為起點,以善為核心,在實際操作中必然要按美的規律來造型。

知識運營學的科學規律與客觀規律的同構,使知識運營學做到了操作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學科有兩層含義:學術體係與教學體係。作為後者,必須有教育部的行政審批知識運營學才能成為一門新學科,不是學者所能認定的;作為前者,既然知識運營學是創新性與科學性、係統性與價值性、操作性與藝術性的統一,那麼知識運營學作為一門新學科的條件已經成熟。知識運營學能成為一門新學科。

新學科的組成,知識運營學作為一門學科,由以下八本書組成:

《知識運營學》——理論、策劃與案例;

《個人知識運營學》——理論、策劃與案例;

《企業知識運營學》——理論、策劃與案例;

《社會知識運營學》——理論、策劃與案例;

《知識運營與二次創業》——理論、策劃與案例;

《知識運營與資本運營》——理論、策劃與案例;

《知識運營與資產運營》——理論、策劃與案例;

《知識運營與產品運營》——理論、策劃與案例;

以上八本書構成縱橫交錯、從抽象到具體、邏輯與曆史相統一的完整的學科體係。

《知識運營學》:作為總論部分,著重闡述了知識運營學的哲學基礎、經濟學內涵與實踐意義,各個分論的提綱,知識運營在各個領域各個層麵的主體性和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它既是含苞待放的蓓蕾,又是含羞待“嫁”的“少女。”它是具體和抽象、有序與無序的統一,有點類似“宇宙大爆炸”前的“混沌”狀態。

《個人知識運營學》:是以智商為主導、以情商為核心、以體商為基礎、以財商為歸宿的自我意識→自我設計→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實現過程。其結果,是勞動者個人創業素質的提高(其中包括人力資本價值的提高)與創業能力的增強。

《企業知識運營學》:就是用企業的理念創新帶動企業的製度創新,用企業製度創新帶動企業管理創新,用企業管理創新帶動企業技術創新,用企業軟技術創新帶動企業硬技術創新,使企業得到超速的可持續發展。

《社會知識運營學》:就是通過科學的製度設計與製度安排,使社會思想關係服務於社會物質關係,使社會關係服務於社會生產力,使生產力成為社會係統的整體功能,使上層建築為經濟基礎服務、生產關係為生產力服務這一哲學原理成為社會的可操作的現實。

《知識運營與二次創業》:隨著經濟增長方式由資本運營上升到知識運營,人類由一次創業轉變為二次創業。知識運營是二次創業的經濟增長方式。二次創業包括人類二次創業、區域二次創業、企業二次創業、個人二次創業。四個層麵的二次創業有區別也有聯係;但作為普遍規律的二次創業,必須係統地、規範地加以分析,而不是喊口號能夠揭示它的內涵。

《知識運營與資本運營》:隻有上升到知識運營的高度,資本才能現實地、係統地實現對資產的抽象;隻有抽象化的資本,才能充分地發揮它在生產領域中的不同於資產的特殊作用。《知識運營與資本運營》不是作為資本的知識運營學,而是作為知識的資本運營學,是符合知識經濟要求的新的資本運營學。

《知識運營與資產運營》:作為知識運營一個層麵的資產運營是企業“軟件”的運營,即無形資產、無形資產與有形資產的關係、有形資產之間的關係的開發、設計與安排,通過這種設計與安排,使企業得到“無投資的增長。”

《知識運營與產品運營》:知識經濟時代的產品是“大產品”,包括精神產品與物質產品。知識運營在產品運營中的表現,是產品開發、生產、流通、分配、消費過程的製度設計與“工藝流程。”生產力,歸根到底是生產產品的能力。產品包括絕對質量與相對質量,生產力則是絕對生產力與相對生產力的統一。如果說,產品必須以市場為導向,那麼市場(包括人力資本市場與實物產品市場)作為分配與再分配的場所,必須以公平與效益的一致為原則。作為知識運營的產品運營,既是層麵範疇,也是整體範疇,包括精神文明、製度文明與物質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