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退出墨爾本影展的說明
一、我們並無意幹涉電影節作為藝術交流平台的自由,退出墨爾本影展僅僅是我們的一種自我約束行為。新疆曆史並不是我個人諳熟的領域,但發生在烏魯木齊的暴力事件剛剛過去兩周,我想至少應該采取一種審慎的態度,不要讓自己無意識的行為玷汙那些死去的人們。
二、今年的墨爾本電影節讓我們覺得政治意味越來越濃,首先是英國導演肯·洛奇質疑墨爾本電影節的資金來源,稱他們是在拿“帶血的錢”辦影展。接著以熱比婭為中心人物的紀錄片《愛的十個條件》出現在影展的節目單上,主辦方為她安排了一係列宣傳活動。
三、我們認為和熱比婭同時出現在充滿政治意味的墨爾本影展上,對我們的個人感情和行為底線是不能接受的,是不合適的。因此,公司西河星彙全體一致決定采取退出影展的方法以表達我們的個人態度和立場。
四、7月19日,公司代表周強致信影展主席,宣布西河星彙的兩部影片《河上的愛情》與《完美生活》退出本屆墨爾本電影節,同時取消導演唐曉白與監製周強的出席計劃。
當天晚上,賈樟柯就退出墨爾本影展接受上海《東方早報》的獨家專訪——《賈樟柯:我希望我的電影能克服時代的輕浮》,這裏不妨節選若幹:
東方早報:選擇退出墨爾本電影節,對你意味著什麼?你是如何做出這個決定的?
賈樟柯:我們和墨爾本電影節有過很長時間的合作,過去我的公司西河星彙出品的很多電影都選擇在墨爾本電影節做澳大利亞首映。
前不久我們就注意到,今年墨爾本電影節的政治色彩越來越濃,先是英國導演肯·洛奇發難,質疑墨爾本電影節的資金來源不幹淨,甚至用“帶血的錢”這樣強烈的詞彙來質疑他們的運作資金,電影節主席對此並不解釋,而是將這個事件推向了媒體,肯·洛奇不得不退出了電影節,這不是保護導演的做法,這個事件提醒我們要重新審視這個電影節。
接著,我們發現以熱比婭為中心人物的紀錄片《愛的十個條件》出現在影展的節目單上,主辦方還安排熱比婭造訪澳大利亞。新疆的暴力事件結束才兩個星期,那些遇難者的亡靈尚未安歇,這樣的安排很不合適,電影節也變得不再是一個單純討論電影的平台。作為中國人,和熱比婭同時出現在同一個舞台上,於我們的感情是無法接受的,挑戰了我們的底線。應該說我們的退出行為是在電影節變得非常政治化的背景下,我們針對這種變化必須做出的反應,否則沉默就意味著認同組織者這樣的安排。過去人們習慣看政府對這樣的事情做出反應,好像在這個領域裏我們隻能是沉默的大多數,退出墨爾本電影節是我們試著將我們個人內心的觀點表達出來。
東方早報:你電影所表現的世界和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什麼關係?
賈樟柯:現在的世界,似乎是一個充滿數字指標,忽視微小細節的時代。現實之中出現的很多事情都反映在人們心裏,隻是一場熱鬧,我們很難被生活刺痛,因而我們很容易忘記,我們成了看熱鬧的人,卻忘了其實很多事情都關乎自己。
我希望我的電影裏有刺痛,就像新疆發生的事情,不要像隔夜的報紙,第二天就被我們隨手扔掉。我希望我的電影能克服這種時代的輕浮。
東方早報:當你帶著你的電影旅行世界的時候,你是如何確立自己的身份的,一個藝術家,一個中國人,一個來自東亞的電影工作者,或者一個孤獨的個人?
賈樟柯:我首先是一個個人,在旅行中,與另外的一些個人相遇,與從未謀麵的花草樹木擦肩而過。
東方早報:你電影裏的憂傷來自哪裏?
賈樟柯:來自我的憂傷。【注:2009年7月24日《東方早報》。】
墨爾本國際電影節雖然是南半球最具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但由於主辦方做了有損於中國人民感情的事情,中國不得不退出本屆電影節,並撤回參展影片以示抗議。賈樟柯認為:“我覺得我們不應該跟她同台出現,就決定退出影展,來表達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中國導演,個人的一種感受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