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度變遷,正當光陸大樓的輝煌幾乎要被人們遺忘的時候,賈樟柯卻再一次將它從上海電影曆史中翻了出來。《上海傳奇》就從記錄這座大樓開始,將視點擴散至外灘源頭一組充滿故事的老建築,諸如協進大樓、女青年會大樓、亞洲文會大樓等。正如賈樟柯自己所說:“建築是承載故事的載體,在上海每個建築背後都有它的故事。”
03 展現百年上海世博夢想
在為《上海傳奇》準備素材的過程中,賈樟柯閱讀了很多曆史文獻資料,他曾談到他讀書的體驗:“談到上海,腦子裏就會閃現兩個字‘洋氣’。‘十裏洋場’、‘冒險家的樂園’曾經是上海的關鍵詞。有一次看書,談到上海開埠之前,上海人要說誰時髦,會說‘蘇氣’。那時候,上海還是小縣,蘇州卻是萌芽過資本主義的州府。沒想到,隻幾十年工夫上海便成了‘東方巴黎’,這是資本的傳奇,也是上海的傳奇。我開始從書本上尋找上海。讀過《上海的早晨》、《子夜》等關於上海的左翼文學後,法國作家馬爾羅的《人類的命運》吸引了我,馬爾羅在法國頗受爭議,雖然後來官至文化部長,但他早期在亞洲偷運文物的劣跡總受人詬病。據說他寫《人類的命運》時,從未來過上海,小說是在越南寫的。一個法國人身在越南卻想象上海,就讓我明白上海灘風雲際會,是人們向往的地方。上大學時,我開始搜集大量關於上海的口述曆史,那些傳教士、革命者、藝術家的回憶錄,通過閱讀,在我的腦海裏開始有了一個想象中的上海。”
在這艱苦而又有斬獲的閱讀過程中,他說自己發現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上海可能是全中國唯一實現了自己夢想的城市。因為在1910年的時候,有個上海的作家寫過一本科幻小說叫《新中國》,裏麵就預見了百年之後,也就是2010年,上海會舉行萬國博覽會。現在這個夢想真的要實現了!”
出生於青浦朱家角的近代著名小說家陸士諤,在1910年32歲之際出版了《新中國》。這部充滿幻想的小說共分十二回,以一個夢貫穿,虛構了一百年後的上海。他在這個小說裏麵寫道:在我們中國上海浦東要召開一個萬國博覽會,中外遊客都要到我們上海來。在小說裏,主人公陸雲翔與妻子李友琴遊曆上海,他驚訝地發現,租界的治外法權已經收回,而街頭的新生事物則更多,以往經常碰撞行人的電車也改為地下行駛,“把地中掘空,築成了隧道,安放了鐵軌,日夜點著電燈,電車就在裏頭飛行不絕”。更讓小說主人公陸雲翔驚訝的是“一座很大的鐵橋,跨著黃浦,直築到對岸浦東”,妻子告訴他,這是二十年前,在浦東開博覽會的時候,為了方便往來,才建造這大橋的。
書中他以自己的夢為載體,描繪了心中的理想世界,其中有關上海世博會的描述是全書中最令人稱奇的地方。中國總理溫家寶在第七屆上海世博會國際論壇的開幕式上也提到此書。
陸士諤的嫡孫陸貞雄說:“祖父之所以能寫出這樣一個意境高遠的完美之夢,和他的個人經曆、家人的影響、時代背景、社會環境都有密切關係。”
小說家陸士諤家學淵源,學貫中西,善於接受新思想。他還是一個非常具有愛國情懷的人,看到清末社會腐敗黑暗,心中苦悶,便通過《新中國》一書寄希望於未來,憧憬美好的社會。而時代背景也是重要原因,在當時的小說界革命和倡導維新的氛圍下,湧現出大量政治小說、社會小說,梁啟超的一些未來體小說就對陸士諤產生了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