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賈樟柯已經拍攝完久負盛名的老城廂和豫園、湖心亭。十六鋪老城廂一線,作為上海最老的城區,還保留有上海開埠之初的曆史印記。從老城廂到十六鋪沿江,正是上海城的發祥地,從元、明、清到民國初年,一直是上海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中有不少是鮮為人知的古跡遺存。賈樟柯單拍當年杜月笙在黃浦江的倉庫就拍了三天之久。
豫園和湖心亭這兩個地方是包括當年意大利的安東尼奧尼在內的導演拍攝上海的必去之處。賈樟柯說:“1972年,安東尼奧尼的《中國》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豫園的茶樓,氣氛非常好。從吃能小窺城市的文化。”他希望能夠將當代的湖心亭與1972年意大利著名導演安東尼奧尼拍攝的湖心亭剪輯在一起,接下來賈樟柯帶領攝製組進駐蘇州河沿岸和楊浦區的工廠。長興島、江南造船廠、金山石化,這些地方都是拍攝地點。“還有上海天廚味精,這家老字號於1926年、1930年、1933年三次獲得世博會大獎,更重要的是,天廚味精見證了中國現代民族工商業的崛起,記錄了民族工商業的發展,這樣的拍攝對象,我們是不會錯過的。”賈樟柯說。“我們還會去新疆、西安拍攝‘上海知青’。”“上海無處不在,我們會尋找生活在其他地方的上海人,了解他們的故事。”
賈樟柯有一個非常堅定的信念,那就是——“上海在我的眼裏變成了一個更加開放的空間:不僅是浦江兩岸的這塊土地,應該說有上海人的地方就是上海。”於是賈樟柯和《上海傳奇》劇組去了香港、台北,這樣三個城市的上海人共同講述了劇變時代的城市命運。在港台采訪中,最後被采訪人都會提到世博會。無論是曾經“聶家花園”裏麵的小姐,還是政治家的後代,就連普通的台灣老兵都表示2010年世博會要回去看看,世博會已經形成一種凝聚力,它將是一個儀式,一個代表上海重新成為國際性大都會的命名禮。
《上海傳奇》首次采用最新數碼機器Red One與傳統膠片結合的方法,以呈現出上海的最佳質感。據攝影師餘力為介紹:“《上海傳奇》用三機拍攝,力求完美呈現出上海的空間氣氛與建築特點,我們到秋季和來年年初還會再次來到上海,重複拍攝同樣的場景,以呈現出季節差異下的上海之美。”
04 訪到上海大亨杜月笙長女杜美如
曆時七個月之久,賈樟柯的史詩巨片《上海傳奇》劇組已縱橫上海、香港、台北三地,訪問了60多位不同年齡層的上海人,這當中不僅有94歲的長者,更有年輕的一代;有四大家族、三大文人、上海解放前夕最後一任代理市長的後人,以及解放上海的功臣(如“戰上海”的老營長、播出“上海解放”第一聲的老播音員)乃至勞動模範,他們首次在大銀幕上講述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記憶中蘊含了奇妙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將為我們勾勒出一個神奇的上海。”賈樟柯說。
到2010年2月,劇組重新回到上海,賈樟柯將鏡頭對準了苦尋而得的上海大亨杜月笙的長女杜美如。
愛說愛笑的杜美如出生於1930年,是杜月笙與京劇名伶姚玉蘭所生,她與父親相處的主要時光是在抗戰期間及杜月笙於1949客居香港之後。在采訪中,她首先表示父親的聲名是“時勢造英雄”,並披露了大量鮮為人知的杜月笙故事。2009年9月,賈樟柯就拜托港台朋友尋找杜美如,得知杜女士客居中東安曼,劇組還委托外事部門辦理了去約旦的手續,想拉隊去中東拍攝,最終因為手續問題未能成行。賈樟柯也想找半島電視台的朋友代為訪問,但采訪隻能用英文或阿拉伯文完成,最後商定待杜美如2010年返滬過春節時再進行拍攝。2月上旬,劇組收到消息,杜美如女士已經抵達上海,於是《上海傳奇》劇組緊急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