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樟柯表示,杜月笙與上海密不可分,有關他的種種傳聞不絕於耳。這幾年隨著國內環境的開放,杜月笙抗戰期間的作為和1949年前後的選擇,也成為人們談論的焦點。他稱,非常感謝杜美如女士願意親自出鏡為我們講述她眼中的父親,這有助於我們還原真實的曆史。杜月笙自20世紀20年代成為青幫重要人物,40年代時投身抗戰地下工作,抗戰勝利後又晉升為政治人物。雖然杜月笙並未受過嚴謹的教育,卻在十裏洋場裏創造了人生奇跡。從傳統幫會組織向現代金融係統轉型,到抗戰時出錢出力,杜月笙的人生過程代表了整個舊上海的生死沉浮,如果《上海傳奇》中沒有他的段落,很難令人信服。“非常感謝杜美如女士願意親自出鏡為我們講述她眼中的父親,這有助於我們還原真實的曆史。”

而杜美如也在拍攝完畢後,連聲驚歎賈樟柯對杜月笙的了解和對上海掌故的熟知。問及影片進度,賈樟柯表示《上海傳奇》投資金額充足,每當有新的人物線索或重要的突發事件出現,都能夠有足夠的財力奔赴兩岸三地進行拍攝,這讓他有非常大的責任感。至於影片的特點他不願多透露,隻說影片一改其以往長鏡頭的風格,將展現出愛森斯坦電影的美學,而這種氣質跟上海這座城市所具有的創傷與曆史感能夠契合。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雍和為這次見麵穿針引線,他的“快門快語”直擊了賈樟柯采訪杜美如的特殊情形:

上周五晚,有個陌生電話來,說是上影集團的。賈樟柯拍《上海傳奇》,要拍杜月笙千金杜美如,但無法找到她,對方很急:“賈導還記得是你拍的馮小剛與杜美如見麵的照片。聽說杜回滬了,拜托你找到她,千萬千萬幫忙!”

我打電話,杜女士那頭呱啦生脆:“閑話一句!但我禮拜一就到台灣去,禮拜天好?”想讓杜女士改日再走,但行程已定。賈樟柯當機立斷,第二天一早從北京飛來,助手、攝影、錄音、燈光、場記、劇務等一大幫人,一天內在上海集結而成。

拍攝,選在新錦江對門一家小飯店內,堂口不大,但居高臨下,窗口可見街景。賈導靦腆,顯得恭恭敬敬,而杜女士是性情中人,風風火火:“我平常不看電影,不曉得你這麼有名,年紀輕輕就在全世界得大獎,為中國人爭光,真了不起!”

稍後,上影的人請我到新錦江喝咖啡,這意思是要請我走。賈導忙擋:“沒關係!別串鏡頭,手機開震動就行。”這句話,杜女士聽到了,對我眨了眨眼睛。實拍開始,賈導胸有成竹,盯著監視器,偶爾發出“卡”等指令,威勢十足。我也識相,隻在空當中哢嚓,絕不在忙中添亂。聽杜月笙千金講上海灘過去的事情,看賈樟柯拍《上海傳奇》電影,真的很過癮。

臨走,賈導幫杜女士套上大衣,護送出門,分手時還特地向我致謝,並送我書和DVD,簽上大名。

路上,杜女士對我輕輕一語:“儂差點就喝了一個下午的咖啡,哈哈!賈樟柯有情有義,有本事沒脾氣,是個做大事體的人……”【注:雍和:《賈樟柯與杜月笙的女兒》,2010年2月5日《新民晚報》。】

下麵是賈樟柯采訪杜美如的實錄:

賈樟柯:很高興您接受我們的采訪,這些年國內開放了很多,也比較能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您的父親杜月笙。有關您父親的傳記也出版了很多種,我們特別希望您能為我們談談您眼中的杜先生。

杜美如:我父親出生在浦東高橋,家裏很窮很窮,他十四歲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六歲的時候他母親為他生了個妹妹,產後就死了,窮得連棺材都買不起。他們用席子把她卷起來,拿爛泥土把她埋一埋,後來這裏長了一棵樹。那棵樹整個把那個席子連人都包起來了,所以風水先生說,這個風水好啊。他成了孤兒,萬墨林的爸爸帶他。他真是調皮,也不聽話,常惹事惹禍,也不好好念書,出去跟那些小孩一塊玩,他就說:這些孩子都是他的嘍囉們。他說:我做癟三也要做癟三頭。有一天,不知道他闖了什麼禍,萬墨林的爸爸把他綁到樹上打他,後來萬墨林的爸爸就走了,他那些嘍囉們都來了,把他從樹上放下來,放下來之後,他就逃到浦西去了,開始了流浪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