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美國人的優根性(5)(2 / 2)

一組曆史統計數字非常能說明美國基礎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成就,1870-1940年,美國人口增加了3倍,而中學生則在同期增加了90倍。當時美國教育體係有一句話,即:“中等教育為所有適齡青年敞開大門”,因此,到1918年時美國高中已發展到2萬多所,相比之下,在1988年的中國,12億人口隻擁有1萬多所高中。今天,美國基礎教育的口號仍然是:“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因此美國各州都將40%的稅收用於教育。普及率極高的基礎教育和中等教育和發達的大學教育,加上雄厚的科研經費,使得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壟斷著大約70%左右的專利發明,70%以上的諾貝爾自然科學獎。

不久前,美國又製定和執行了“2061計劃”,這是一個由美國促進科學協會聯合美國科學院、聯邦教育部等12個機構於1985年啟動的一項麵向21世紀、致力於科學知識普及的中小學課程改革計劃,它意味著美國基礎教育課程和教學已經在為本世紀做準備。

美國的教育還鼓勵冒險,實際這是在培養人的進取精神,比如,在電影《珍珠港》中有一個鏡頭,一個美國農民在教自己幾歲大孩子開飛機。在看“Discovery”這一類節目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在非洲拍攝鱷魚捕食、獅子獵取羚羊、在海底追尋鯊魚、在火山口拍攝即將即將爆發的火山等等,諸如此類,都是西方人,根本看不見中國人。中國人缺乏冒險精神和探索精神,已經是公認的事實。中國有句話叫,第一個螃蟹的人,以顯示其勇敢,但我不知道中國誰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相反,我記得第一個吃西紅柿的人是西方人。

中國有很多鼓勵冒險的格言。如:富貴險中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敢為天下先;學諸葛亮唱空城計;劍走偏鋒,兵出險招等等,但是,中國人卻以膽小怕事、謹小慎微著稱,根源在於官府對人民實行高壓政策,嚴密控製,民間的不願冒險和統治階級不鼓勵冒險,即便是改革,我們也不願意冒險,不是大刀闊斧地改,而是要摸著石頭過河。

其實,冒險精神並不隻是培養個人進取和探索,還有更廣闊的意義,那就是投資。上海灘自開埠以來就是冒險家的樂園,這樂園在中國,但絕不是中國人的樂園。

華爾街,其實是世界上最富有冒險精神的街區。2006年3月,高盛公司宣布其2006年首季的營業收入已經大到100億美元,利潤為26億美元,這幾乎相當於2005年全年利潤的一半。如此突出的業績是怎麼產生的?這樣的業績來自高盛公司的前CEO亨利·鮑爾森的投資政策:高盛公司在首季把大筆資金投入到了風險投資中,從2001年的3900萬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9200萬美元,上升了135%。實則,冒險是華爾街的生命力所在,當然,他們的是冒險不是賭博,而是他們認為自己有能力進行這樣的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