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說那些剛從國內到國外的公司,就是那些常年生活在海外的華人,其實他們也表現出“固執”的本性。
“911”事件是轟動全球的大事,是美國戰略的轉折,但是,對曼哈頓唐人街的華人來說,“911”對他們帶來的另一番影響。曼哈頓唐人街位於曼哈頓下城,這裏位置得天獨厚,距離華爾街、世貿中心步行也不過十餘分鍾,可以說就坐落在美國心髒的旁邊,但是,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裏的華人與美國主流社會幾乎毫不相幹,始終默默無聞地躲避在美國主流社會之外。來到這裏旅遊的人的目的永遠是為了品嚐一下中國的菜肴、欣賞一下中國式的花鳥魚蟲,似乎這裏隻是曼哈頓的一個古怪的中國小花園,所謂的中國文化一切都停留在過去時,而能與世界文化同步的隻有各種山寨出來的名牌皮包、服裝等。在“911”之前,居住在唐人街的華人登記在冊有合法手續的約有3萬,非法居留者達10多萬,但是,他們中絕大多數都隻有高中文化,他們的生活方式仍停留在“男進餐館、女進衣館”的狀態,過去幾十年中,唐人街的華人兩大支柱就是餐館和車衣廠,“911”之後,唐人街因為緊鄰紐約警察局和市政府,因而交通封鎖長達一個多月。
很有諷刺意味的是,在“911”之後,美國政府為因種種封鎖和限製而遭受損失的商戶進行了救助,補償辦法是第一年為每個失業者發放2500-5000美元的救濟,第二年每人發放6000美元;對一些小經營者賠償半年的房租、半年生意損失和2%的營業額,而且還提供無息貸款或者低息貸款,陷入困境者還可以申請紅十字會等慈善團體的救濟。然而,華人中很多人在過去經商中一直采取現金交易,目的是避稅,而美國發放種種救濟都需要出示納稅證明,結果很多華人無法得到救助和貸款。“911”事件後,曼哈頓唐人街全部3800家大小商業店鋪、公司,竟然隻有237家得到了貸款;且貸款總額也隻有1400萬美元,而當時聯邦救助基金高達幾十億美元。所以,可以說,曼哈頓華人幾乎沒有得到多少救助和補償,這一切都源於華人的避稅行為。
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2011年5月29日以“在管控較嚴厲的社會中生活的人們更容易墨守成規”為題,報道了美國馬裏蘭大學米歇爾·蓋爾芬德和其領導的小組對33個國家6800人進行的調查。該調查主要目的了解社會管控的實際嚴厲程度如何影響民眾的心態,首先是調查各國社會規範的內容,也就是嚴厲程度,然後了解民眾的心態。結果發現,荷蘭、愛沙尼亞、瑞典、芬蘭等國家最為寬鬆,民眾創造熱情更高;印度、韓國等雖然經濟蓬勃發展,但社會規範很多,且較為嚴厲;而伊朗、沙特等伊斯蘭國家社會管控程度最高,非洲撒哈拉以南國家近似半戰爭、半無政府狀態,為混亂社會。印度、韓國是新興經濟國家,經濟發展有目共睹,但印度民間普遍存在種姓製度,韓國儒家文化根深蒂固,這兩種文化實際上都在扮演社會管控的角色,給人們的日常活動設置了種種限製。美國新墨西哥大學教授蘭迪·桑希爾認為,越是受到管控的國家,社會反而更不安全,人口高密度導致生存空間狹小、食品安全性低、環境汙染嚴重、貪汙腐敗盛行、自然災害頻繁、特殊疾病時常出現等,盡管社會總體顯得平穩,但實際上病態頻出。其中的原因就是社會管控針對的是底層社會,而對上層社會來說,他們享有種種特權,因此社會種種問題多為人為製造。桑希爾說,其實,像食品問題、自然災害等威脅實際上用開放、寬容的態度更好處理,因為開放、寬容的態度使新思維、新技術得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