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後的世界也是一個紛亂的世界,這是的資本主義思想開始徹底掃蕩整個歐洲和世界,導致歐洲眾多王室離開了權力,整個世界也就這樣一步一步走向資本主義和馬克思主義。
盡管經曆了多次革命和調整,資本主義製度至今也不完美。西方帶給這個世界最好的製度就是資本主義製度,這個製度今天看來並不完美,似乎西方的聰明才智已經用盡了。
在座的這群人專心傾聽著他(格林斯潘——作者注)的每一個用詞,但這位美聯儲主席沒有從他們的目光中看到如同自己心中的那股憤怒。他在桌子上拍了一下,提高嗓門:拿現行製度進行賭博的行為不斷地大量發生,直到這一製度被破壞為止。資本主義不起作用了!一直存在某種腐蝕資本主義製度的行為!
這是格林斯潘在一次美國最高級別經濟會議上憤怒的聲音。此前,由於美國環球電信公司(Global Crossing)主要原材料(光纖材料)供應商宣布破產而導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就此事展開調查。會議上就大公司CEO職責上發生了辯論,格林斯潘指責美國頻繁發生的經濟事件,可見這已經不是孤立的案例而是存在製度缺陷,美國為之驕傲的經濟製度看來同樣存在難以避免的漏洞。
其實,早在1972年英國人基思·約瑟夫爵士(Sir Keith Joseph,時任國家社會服務部部長)在一次演講中也責問到:“盡管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經曆了長期的充分就業、相對繁榮和公共服務的改進,為什麼剝奪和不適應問題還是那麼顯著地持續著?”他也給出了答案,作為對這個問題的解釋,他提出了著名的“剝削循環”(cycle of deprivation)理論,這就說明,西方的社會還是會導致許多人總是逃不出這個惡性循環,整個社會還是始終有這樣一個階層享受不到富裕生活。
那麼,我們就要問了,當今最為繁榮昌盛、被世界向往的美國社會也逃離不了這種循環,那麼我們這個世界的社會發展理想模式究竟是什麼?
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其實是這個社會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但在這出發點和歸宿之間卻存在著諸多問題——人們不得不因為生存和競爭而組成社會,而組成社會的目的卻是希望每個人都能心滿意足地生活,然而,來自自然界和人類相互競爭的壓力卻導致隻有極少部分的人可以稱得上是心滿意足——或者說是為所欲為地生活。
文明的發展就是向人的最終歸宿點前進,就是要不斷擴大可以稱心如意地生活的人群數量,一方麵,曆史的發展,尤其是科技的發展,不斷提高整個社會的生活質量;另一方麵,不斷地利用機器創造出的價值,使越來越多的人過上幸福的生活,這就是曆史前進的兩個車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