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1 / 1)

徐濤

《毛詩序》雲:“詩者,誌之所之也,在心為誌,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吾生張軍,少懷天下之誌,然英語毀敗,高考失利,愛情受挫,誌不得張。其情積之於心,發之於外,形諸言語,集之曰《晨雨》。

《晨雨》之詩,體屬古典。張生少時,有大誌,好書籍。三國、水滸等名著,皆通讀之。漸長,研易學、品老莊、習孔孟、學詩書,五經六藝皆有所及。其博采乎眾長、視界之開闊、學識之廣博、見解之獨特、根基之深厚,同輩鮮有所及。於眾學中,工於詩詞,通格律,曉紋理,諳技巧。故其詩語言典雅,形式整飭,結構精巧,意境幽遠。眾作中,其悲物之詩,尤具特色。

《晨雨》之體例,獨具創新性,融題解、自釋、自評於一體。此體式之作,當代並非或缺,但皆係後學者為之。從作者角度,為己之作品作題解、自釋、自評者,前無古人也。此體例之產生,有其時代性。一是緣於作者自覺之創新意識,以作者之名作之,而後以讀者之名讀之,從不同之角度品味詩歌,利於發現詩詞之優劣;二是現代讀者對古典詩詞知之甚少,為增強詩詞的可讀性,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此種體例更易於讀者閱讀和傳播。

《晨雨》乃80後生存現狀之反映。80後,生活於改革開放年代,物欲橫流,缺乏信仰,居於新舊文化體係、新舊道德觀念之夾縫中。升學、就業壓力增大,生活負擔沉重,愛情、婚姻與家庭之不穩定等因素,構成了整個80後之生存困擾、困惑與困境。《晨雨》之內容雖係作者心路曆程之反映。但因作者生於20世紀80年代末期,具有80後之生存特點,故《晨雨》亦反映了80後之生存現狀。

《晨雨》乃作者詩詞創作從實踐到理論之整體提升。作者於中學(尤其高三)始大量創作詩詞。而在創作過程中,由於時間緊迫,無暇閱讀詩詞理論著作,隻能在作品閱讀與寫作之過程中逐漸探索。大學以前之作品,皆如此。進入大學後,閱讀時間自由充裕,方向明確,在閱讀大量詩詞作品與詩詞理論基礎之上,進一步加深對詩詞之理解。尤其在六言詩方麵有著獨特而深刻之體認。作者在創作六言詩的基礎之上,對六言詩的發展脈絡進行疏理,並提出自己獨到之見解,具有承前啟後之作用,充分體現作者繼承與創新之精神(《後敘》可視為此時期作者詩詞理論之識見總結)。

《晨雨》乃作者曆經苦痛後崛起之見證。高考失利、愛情挫折、人生無助,並未擊垮作者追求理想之靈魂,而在挫折苦痛之中,用堅韌之筆寫下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獨特而深刻之思考,以啟迪讀者、激勵讀者。

於止善齋2010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