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自序(2 / 2)

我於大二第一學期末退學。退學後,我在家自行閱讀、創作。期間,我閱讀了更多更廣的詩詞及鑒賞類作品。同時,還涉獵了不少詩詞理論方麵的書籍,如各種詩話、詞話,及今人係統性的理論專著。至此,我對詩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全新的反思。

因理論知識的積累和有了前階段的創作經驗,退學後創作的詩詞,顯然比前兩個階段的作品,要更成熟一些。零八年所作不多,但五律《救災》、散曲《天淨沙》(鴛鴦交戲波輕)等都寫得很有特色。零九年春,共寫有十多首作品,算是一小的創作峰。今年上半年的創作成績也不差,尤其是合川——貴陽一行,雖時間不到一個月,卻寫了十多首詩作,其中六絕《擬送廖義琨、劉鑫、牛立超二首》、五律《麒麟洞》還是較不錯的作品,這很是可喜。總之,退學後創作的詩詞,內容更加豐富,表現手法更顯成熟,所取得的成績也較前兩個階段來得更高。

大學退學,我是以舍棄文憑、舍棄大學生活為代價,去追求自己的專長愛好的。退學後,我實是將全副身心都撲在了創作上。詩詞可以說已經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永遠都離不開她。為了她,我是“雖九死其猶未悔”啊!

今年夏日,我整理詩稿,發現所作的詩詞已滿一百首,這使我有了結集出版的想法。於是,我對自己的詩詞作了題解、自釋和自評。

題解主要說明寫作的時間、背景以及題目的意思、由來。不作題解,對理解一般的作品如《春郊》、《清明山行》等,當然並無大礙;但集中有一部分作品,如悲物詩、《滿江紅·登釣魚城》、《送別楊欣》等,倘若讀者不知其寫作時間背景,便很難對這些作品有深入的理解。尤其是我把全部詩詞按創作時間順序編排了,題解中作品創作時間的標示,能讓讀者看到我本人心路發展的一個裏程,這對集中詩詞的理解很有裨益。因此,我覺得這項工作,很是重要,乃至是必須的。

自釋主要是對原詩作出今譯,對詩中的某些字詞典故加以解釋說明,同時也對具體詩句在全詩中的作用、價值等加以分析說明。這項工作前人無之,但我想,現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語彙、語言習慣早已與古代不同。因此以古代語言方式寫出的作品,便有必要作出翻譯解釋,這樣才方便讀者的閱讀理解,有利於詩詞的大眾化。

自評主要是我本人對自己的作品作出一番評價及聯想發揮。這項工作也是前人所無的,在保守人眼裏看來這也許是極其愚蠢的做法。但我想,我作為作者的同時,實在也是第一位讀者。我以第一位讀者的身份,對作品提一些看法,似乎也並無不可;同時,這項工作對讀者的理解體會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因此我覺得這是有一定意義的。在評價的過程中,我盡量做到客觀公正,有好說好,有壞說壞,絕不偏袒掩飾。當然,限於現階段的認識水平,所作出的評價未必正確、公允,這倒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時至今日,我本人尚未過二十三歲的生日,才學見識之淺陋鄙薄,那是不問可知的。因此,集中偏激乃至錯謬的地方一定很多,這希望廣大讀者能給予指正批評和諒解。

20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