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豬頌(1 / 1)

題解

此詩作於2007年5月27日。豬頌,也就是對豬的歌頌。

此詩的創作,有一段有趣的緣起。5月27日下午上完課,在路上碰到了徐老師夫婦,我們就隨便聊了起來,談到大三學姐近來的詩歌創作情況。師母告訴我說,她們幾位都認為要寫的內容全被古人寫過了,再寫也沒什麼新意了,所以拚命找古人沒寫過的東西,後來她們想到了豬,說讚美豬的詩好像沒有看到過,所以都想寫詩來歌頌歌頌豬,可是她們連著幾天都沒有寫出來,昨天都來抱怨說要歌頌豬實在太難了,在豬身上挖空心思也找不到半個優點,於是隻好放棄。我聽後,笑了笑說,一物有缺點,就一定也有它的優點,甚至有時候它的缺點本身就是優點,豬也一樣,一定可以找到值得稱頌它的地方。當時,我腦門裏已經竄出“十年漏圈心無怨,一頓餿糠態自閑”一聯,甚至整首七律的布局都已經大致完成。本想在兩位老師麵前當場題作,但發現“態自閑”的“閑”字在平水韻中屬下平聲“刪”韻部,“刪”韻是部窄韻,能用的字不多,自己對這部韻也所知尚淺,隨便題作,怕錯了韻,所以沒有當場作出來。直等回寢室後,驗證了韻腳,寫出來並稍作調整後,才交給老師。

大耳肥臀實可憐,達觀日日笑開顏。

十年漏圈心無怨,一頓餿糠態自閑。

和洽溫存稱彘國,炎涼悍戾是人間。

慈悲還向蓮邦聖,肉喂蒼生詎淚潸?

自釋

大耳肥臀實可憐,達觀日日笑開顏——豬大大的耳朵,肥肥的臀部,長得實在可愛;它樂觀開朗,每天都笑嗬嗬的。“可憐”,可愛;“達觀”,對不如意的事看得開。這首聯主要寫豬的外貌神情。用“大耳肥臀”四個字形容豬的長相,較為貼切;豬在豬圈裏吃睡不愁,懶散愜意,給人無憂無慮的感覺,因此用“達觀”形容。

十年漏圈心無怨,一頓餿糠態自閑——豬在漏水的圈棚裏一住就是許多年,可它心中並沒有絲毫的抱怨;每天隻有一頓發餿的糠吃,但它的態度仍是非常的悠閑。“漏圈”,漏水的豬圈;“餿糠”,變質變味後的米糠。豬的住所差,飲食差,但這些都沒有影響豬積極樂觀的精神。此聯是對豬恬淡達觀之精神的一份稱頌,對仗工整,且切合豬的實況。

和洽溫存稱彘國,炎涼悍戾是人間——溫柔親切,和睦融洽,這些都是豬的國度裏值得稱頌的;反複無常,蠻橫凶暴,這就是我們人類社會的風貌。“和洽”,和睦融洽;“溫存”,溫柔和順;“彘”,豬,“彘國”也就是豬的國度;“炎涼”,比喻人情反複無常;“悍戾”,凶暴,蠻橫不講理。頸聯在頷聯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升華到了整個豬世界與我們人類對比後所顯示出的高度和諧,這直接把我們人類比了下去。

當然,“彘國”是個臆造之詞,豬的世界裏雖不像人類社會那樣充滿鬥爭,但“和洽溫存”的說法畢竟也是主觀扣上去的;而人間雖有蠻橫凶暴等的存在,但實在也有真善美的一麵,因此隻舉“炎涼悍戾”也有片麵性。

慈悲還向蓮邦聖,肉喂蒼生詎淚潸——豬心懷慈悲,簡直要向佛教中的佛祖菩薩看齊了;它們犧牲自己,用身上的肉喂飽人類,為此卻不流下一滴眼淚。“蓮邦”,西方極樂世界的別稱,《阿彌陀經疏鈔》:“蓮華者,乃卸凡殼之玄宮,安慧命之神宅,往詣之國,號曰蓮邦。”“詎”,豈,難道。佛經中有不少舍身割肉,以成全他人的故事,如《大正藏·六度集經》中的《薩波達王本生》,講了薩波達王心地善良、為人慈悲,為了救一隻被蒼鷹追趕的鴿子,不惜割下自己身上的肉,以此既救下了鴿子,也不讓蒼鷹受餓。豬其實不也一樣?它們用自己的肉填充我們人類的胃,而且毫無怨言,這當真是菩薩心腸。

自評

此詩所頌揚的對象豬真是可愛、聖潔,相形之下,似乎我們人類才可鄙。兩腳直立,在動物中,本就是個怪胎;還整天板著張麵孔,好像天天碰到冤家似的;欲望又沒有止限,吃要吃好的,穿要穿好的,房子一套還不夠;為了名利地位,你死我活,不擇手段;殺了豬,吃了肉,還肉瘦肉肥,嫌這嫌那。是時候,我們真該向豬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