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張獻忠在錦江有藏寶嗎(1 / 1)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曾與李自成齊名,他率領的農民軍經過奮戰最後占據四川,建立了大西政權,後來被清軍剿滅。相傳張獻忠在戰敗之前曾把億萬金銀窖藏於四川某處。幾百年來,有許多人垂涎這筆巨額財富,可惜都勞而無功,至今沒有人找到它。

所謂窖藏就是在地下或山中掘穴藏寶的方法。古代人都是用這種方式貯存和收藏財富的,作為雄踞一方的大西皇帝張獻忠窖藏其寶,也在情理之中。

而且,多種曆史文獻中都記載了張獻忠藏寶的事。私家著作《鹿樵紀聞·獻忠屠蜀》中記載:清順治二年(1645年),張獻忠“用法移錦江,涸其流,穿數仞,實以精金及其他珍寶累億萬,下土石築之,然後決堤放水,名曰‘錮金’。這不僅說明了張獻忠藏寶的數量,還寫明了他藏寶的地點和方法。設法移開錦江水,在江底下窖藏財寶的說法,在其他私人著作中也常常提到。《平冠誌》卷十二中說,張獻忠“用法移錦江,而涸其流,下穿數仞,實以黃金寶玉累億萬,殺人夫,下土石鎮之,然後決堤放水,名曰‘水藏’”。這比前一篇文獻說得更細。隻是作者自稱是引查繼佐的說法,可是查繼佐的明史著作《罪惟錄》中並無這種記載。上麵的說法很像是傳聞。

不過,清朝的《明史》編撰者對上麵的說法持肯定態度。《明史·張獻忠傳》說:“又用法移錦江,涸而闕之,深數丈,埋金寶億萬計,然後決堤放流,名‘水藏’,曰:‘無為後人有也’。”就是說張獻忠將其金寶窖藏在錦江下的人工洞穴中,利用江水為天然屏障以阻止後人發掘。前麵文章中提到的“錮金”指的也是利用天然屏障阻止有人獲取金寶。

這些史料記載,在肯定張獻忠窖藏巨寶的同時,又給那些尋寶人出了一個極難解決的難題。麵對奔流不息的江水,誰會無慮直前呢?

但是,如前所述,垂涎這筆巨額財富的仍然大有人在,連清政府也動過一番腦筋。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官府曾派某道員到錦江實地勘察,因為找不到藏寶的確切地點,所以沒有進行下去。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清政府財政困難,一些大臣重提張獻忠藏寶之事,鹹豐皇帝也動了心,命令成都將軍裕瑞“悉心訪察,設法撈掘,酌量籌辦”,可後來也不見下文。到底錦江底下有沒有巨額財寶呢?現在仍然是隻有天知道。

不過,關於這筆財富,正史、野史,乃至清朝文人的筆記都有所記。至今成都一帶還流傳著“石牛和石鼓,銀子萬萬五”的民謠,說的是隻要找到了錦江下的石牛和石鼓,就能找到張獻忠窖藏的數以億計的金銀。輕易下結論否定張獻忠藏寶之說,也不會說服所有的人。

或許,有一天人們能有機會在錦江江底自由勘察,最後揭開張獻忠藏寶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