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相逢一笑泯恩仇 第二十七章·當年的事你清楚(1 / 3)

趙美人本在哭泣,突然坐起,哽咽道:“你說什麼王安仁不可能拋刀在那裏,我卻不信。王安仁雖見趙堇時,鞋上還有血跡未幹。但這之前,他可以脫了鞋子去扔刀,這難道沒有可能嗎?”

包拯略作沉吟,說道:“趙美人說的凶徒見色起意,作案後仍有這般縝密的心思,雖難以想象,但的確也有微小的可能。不過這件事證明起來更是簡單,王安仁若脫鞋棄刀,之後一直沒有善後毀滅證據的機會,他腳底之襪或腳底必有泥土摩擦沾附痕跡,臣請一驗。”說罷走到王安仁麵前,示意王安仁脫鞋。他倒是說做就做,無半分拖遝。

等王安仁脫鞋後,眾人清楚看見,王安仁襪底潔淨,根本無任何泥土沾染之跡。曹皇後輕舒一口氣,低聲對趙禎道:“官家,既然包拯已證明王安仁無罪,就請放王安仁出宮吧?”

趙禎還在猶豫,趙美人泣聲道:“官家,一切是奴家親眼所言,難道說奴家是冤枉王安仁。當初我暈倒時,隻見王安仁向尚昭容奔去,就算凶徒不是第王安仁,可他調戲奴家總是不假。”說罷又嗚嗚的哭起來。

趙禎心中惱火,問道:“王安仁,朕問你,你究竟有沒有調戲美人?”

王安仁昂首道:“臣沒有。”趙美人哭道:“你到現在當然不承認了。”王安仁皺眉道:“我沒有做過,為何要承認?”

趙禎一拍龍案,喝道:“夠了,包拯,你來斷定。”

包拯道:“其實斷定王安仁到底有沒有對趙美人無禮,方法更是簡單。”一言既出,眾人又是詫異,靜待包拯的結論,就算趙美人都止住了哭泣,驚奇的望著包拯。

包拯緩緩道:“王安仁和趙美人所言大相徑庭,可見必有一個人所言不實。隻要找出說假話這人,就可蓋棺定論。”眾人心道,“你這不是廢話,關鍵是怎麼找呢?”

包拯伸手入懷,突然掏出一座小小的玉佛。那玉佛通體微白,晶瑩細膩。眾人奇怪,不知道包拯為何要拿出這個玉佛來?

包拯見眾人不解,解釋道:“聖上,臣家並不富裕,這玉佛可抵擋臣身家的一半。不過這佛並非臣所有,而是當年敦煌佛窟出產,更是經一隱士高僧打磨過的。”

趙禎皺眉道:“你拿這玉佛出來做什麼?”

包拯道:“因為玉佛和破案大有關係。這玉佛本叫拏摩佛,拏摩是梵語,中原話叫做禮敬,聽那高僧說,這個佛本是藏邊密宗那裏傳到我手。而這個禮敬佛之所以被臣帶在身上,並非因為它的貴重,而是因為它很靈異。”

趙禎對那佛像也有了些興趣,問道:“佛像到底有什麼靈異呢?”

包拯肅然道:“這佛既然叫做拏摩佛,就是說對它一定要禮敬,不能心存不尊。若對它撒謊,隻要手摸其上片刻,就會有淡淡的光華發出。”

趙美人臉色微變,眾人神色多有不信,趙禎驚奇道:“世上真有這般事物嗎?朕很難相信。”

包拯道:“這世上本來就有很多匪夷所思之事,如藏傳密宗,更是多有難測之物。臣是親自驗證了它的神奇,當初去查任弁、種世衡時,雖說臣依律做事,但事前還是偷偷想法讓他們摸了這佛像片刻,任弁摸上發光、種世衡摸上就無異樣,借此證明他們的心意。聖上若是不信,臣可以給你做個證明。還想請聖上給臣準備間暗室。”

趙禎倒是饒有興趣,當下讓人將崇政殿的偏殿景福殿置為暗室。王安仁隻聽到是有腳步聲繁亂,不多時,那殿中靜了下來。

包拯進了偏殿片刻,回轉對趙禎道:“臣知道天子之威不容冒犯,不知道皇後可有興趣和臣求證此事呢?”

曹皇後一旁聽了,臉現訝然,半晌才道:“妾身也不信的。不過既然事關重大,包卿家又這般堅信,妾身倒不妨試試。就不知道如何求證呢?”

包拯道:“求證簡單,還請皇後說句實話。”

曹皇後怔了才道:“怎麼叫說句實話?”

包拯道:“隨便如何說都可。”

曹皇後想了半晌才道:“妾身昨天給聖上煲了羊肉湯。”

包拯立即道:“可以了。臣已將那拏摩佛放在了桌案上,屋中已暗,但尚可見到。臣請曹皇後去摸那玉佛片刻。”

曹皇後笑道:“這般有趣的事情,我倒是真想見識一下了。”說罷起身離座,走進了偏殿。包拯早就事先留了位置,趙禎、展昭、包拯和趙堇湊過去觀看,見到偏殿已很暗,隻見到曹皇後朦朧的身影停在那佛像前片刻,伸手去摸。

那佛像並沒有光華出現。又過了會兒,曹皇後走出來道:“那佛也沒有亮呀。”

包拯道:“皇後沒說假話,佛像自然不亮。”趙禎一旁感興趣道:“那朕如果說句假話去摸那佛像,肯定會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