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相逢一笑泯恩仇 第三十章·電擊潮湧驚變起(2 / 3)

袁鈞四下望了眼,微笑道:“耶律宗真知道你早認出他了嗎?”原來耶律宗真被追殺之際,王安仁早就認出他的身份。在出使之前,袁鈞早就收集契丹的各方消息,設法搞到了耶律宗真的畫像。王安仁認出耶律宗真,這才當機立斷的衝出救了耶律宗真。至於見麵後故作不識耶律宗真,不過是王安仁在做戲。

王安仁搖搖頭道:“他不知道,以後也不會知道。非常時期,當用非常手段。隻是我很奇怪,他為何質疑要大張旗鼓地去伏虎林,如此一來,隻怕危險大增。”

袁鈞沉吟道:“契丹人凶悍好勝,其實不差黨項人。我想耶律宗真隻怕遇襲後,如果突然沉隱,若被人傳出去死訊,那蕭太後不就可借機立耶律宗元為帝嗎?”

王安仁深以為然,不由感慨這權位之爭的險惡,這時眾人早就準備妥當。耶律宗真憂心忡忡,當下命眾人趁夜出發,急向東北。耶律宗真不將統領眾人的任務交給宣徽副使,反倒請王安仁擔當。

王安仁有些意外,卻不退卻,完全如行軍般,命人先偵後進,有條不紊的前行。他既統帥過萬馬千軍,也領過幾百人的隊伍,任何時候領軍均是沉穩幹練,不急不燥。可不知為何,心中有幾分好笑,他是大宋的將領,鬼使神差,居然統領起契丹的勇士來。

耶律宗真見王安仁指揮若定,心中暗讚,心道我契丹雖說馬上立國,戰將無數。但自契丹第一將耶律休哥過世後,少有能與之比肩的傑出人物,均說這個王安仁繼大宋曹彬以來的宋朝第一儒將,最少自耶律宗真來看,此話絕非虛言。

草色共秋,山青如晨。

眾人策馬行了二百裏後,在清晨時分,有驚無險的趕到了蕭匹敵所在的族落。蕭匹敵所在的族落依山而立,雖地處在草原中,亦是鹿角勾欄張起,成環拱之勢對外,隱見淩厲。

王安仁見了,心想一路上已聽耶律宗真說個七七八八,蕭匹敵素來和法天太後不和,想必也一直怕法天太後對其不利,是以在草原遊牧中,也是這般戒備。

耶律宗真先吃了一次虧,先派蕭破甲進族落打探,不多時,族內已有號角吹起,蕭破甲和個大漢並轡馳來。二人之後,又有數十騎人馬。等離耶律宗真還有頗遠的距離,那大漢已翻身下馬,快步走過來。那些手下亦是早早的下馬肅立,神色恭敬。

那大漢肩寬背後,頭發已半花半白,但雄姿勃發,不減剽悍。大漢快步到了耶律宗真的身前,單膝跪倒,以手加額道:“臣蕭匹敵,拜見陛下。”

蕭匹敵是齊天太後的哥哥,耶律宗真是齊天太後的養子,但耶律宗真對個舅舅,反倒比對親娘法天太後要親近許多。

翻身下馬,耶律宗真扶起了蕭匹敵,說道:“國舅,這次就全靠你了。”當下又向蕭匹敵引見了王安仁。

從蕭破甲口中,蕭匹敵略知發生的一切,也知道王安仁救了耶律宗真。可見到王安仁的那一刻,蕭匹敵還是有些異樣。他不想大宋威震西北的伐世盟主竟是這般俊朗滄桑,心中難免會想,“盛名之下,其實不副。大宋真的沒人了,這樣的人兒,有本事還能通天嗎?唉……陛下急病亂求醫,竟請王安仁幫手,這件事傳出去,麵子上可不好看。”

心中嘀咕間,蕭匹敵對耶律宗真道:“陛下不用擔心,臣已從宣徽副使口中得知一切。哼,烏拉族簡直不知死活,早晚給他們好看。臣已命人準備,眼下最少可以調出千餘人手,到時候就可護送陛下前往伏虎林,至於剿滅烏拉族一事,聖上暫時不必理會,自有人讓他們知道後果!”

蕭匹敵看似魯莽,其實一點都不糊塗,也知道這件事多半和太後有點關係,明白眼下人手不足,當務之急就是前往伏虎林召集群臣和效忠的人馬,而不是消滅叛逆。蕭匹敵這麼說,無非是給耶律宗真留些麵子。

耶律宗真心照不宣,說道:“如此也好。”

眾人邊說邊行,已入了族中大寨。蕭匹敵早傳令下去,命族中勇士聚集,然後擺下酒宴,為耶律宗真壓驚,一等準備妥當,休息數個時辰,就要再次出發。

耶律宗真逃命許久,的確也是腹中饑餓,疲憊不堪。當下請王安仁入帳共飲,由蕭匹敵、蕭破甲作陪,隻等候召集人馬。

眾人均是無心飲酒,耶律宗真端起酒杯,見到席間寥寥數人,想起以往的群臣環拱,放下酒杯,輕歎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