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飛龍乘雲(3 / 3)

“爹,這樣做也不錯。假如隻有父親一人發兵征服高麗,雖然功勞巨大,但也可能招致陛下的妒恨。”

長子來楷這樣在父親耳邊私語,聽來似乎很合情理。來護兒隻是微微抖動一下灰色的眉毛,沒有答話。大概他對長子的態度既不讚賞,也不能斥責。三百隻船的大船隊離開了高麗海岸,調轉船頭項南方海上駛去。滿載既安心又失意的六萬餘名士兵,大精帝國引以為做的大船隊駛向山東半島。

但是,高麗國王並沒人朝來跪拜在隋揚帝用前。公元六六八年,高而被唐朝遠征軍征服滅亡。而防前在此五十年之前已經滅亡了。

“高麗,對天於食言,可惡之極的蠻夷!廣

不久,楊帝得知高麗違約,惱羞成怒。眾裏對天子的憤怒情緒毫無反應。因為天下隻有楊帝一個人相信高麗國王會守約人朝。居然會相信這種約定,也真是了不起。高麗對隋來說,是勇敢而有耐力的抵抗者,同時,也是極不誠實的談判對手。楊帝的寬容和讓步,所得到的回報則是冷笑和背信棄義,隻能說這次“又”被擺了一道而已。

楊帝暴跳如雷,叫嚷著要發動第四次征遼之役,不再接受投降,宜接攻陷平壤城,將元王及其家族斬盡殺絕,讓這個國家從地球上消失,似乎他們隻是犯了這種罪,就非得遭天道不可。

眾臣沉默不語。這次的沉默與下詔進行第三次征遼時的沉默不同,不滿和反抗的氣氛從甲胄的微小的縫隙中透出來。楊帝最信任的宇文述、來護兒也慨然地沉默不語。特別是來護兒,他一定恨不得高成一你看到了吧!!”湯帝這次沒有大吼,因為他已口幹舌燥,喉嚨疼痛。而且,他稍冷靜下來時,也不得不承認現在要再次遠征是不可能的。

湯帝對楊玄感之亂的憤怒,對高麗的憎恨,全都發泄在科斯政一個人身上。同年十一月,科斯政在京師金光門被處死刑。它被綁在柱子上,楊帝一聲令下,文武百官對準地斯政亂箭齊發,他全身中箭數十支,在恐懼和痛苦中死亡。

楊帝在第三次征遼之役浪費了大量時間、人力和財力。在這段或間,河南討捕大使張須防默默地在盡自己的責任。對木蘭和賀廷玉來說,在張須陀指揮之下工作是幸運的。自古以來,官軍未必都是正義之師,他們濫用職權,大施瀅威,肆意掠奪,其暴行往往比賊軍有過之而無不及,引起民眾的憤怒和憎恨,這種實例屢見不鮮。而張須陀則與眾不同,他是隋末最好的名將,不僅作戰勇猛,用兵有術,而且人品高尚,深受百姓和士兵的雙重愛戴,這一點值得特

書幾筆吧。諷刺一點說:“像楊帝這樣的暴君竟然會重用張須陀?”

也著實令後人驚奇。

張須陀本人也同樣驚訝不已:本以為今生今世隻有無名地方官

的官運,豈料一張聖旨,一夜之間將他提到和李淵、屈突通同等的

地位,並賦與他同等的權力。他剛直本油,對得到天子之知遇這件

事不勝感激,對自己發誓要香死完成重任。

所謂“討捕”,即討伐捉拿盜賊的官。盜賊是官軍對叛軍的稱呼。討伐數萬人的鐵軍,事實上等於是戰爭了。張須陀管轄的區域是河南的三十八個郡。這塊地方的版圖相當大,包括後世的河南省全部、山東省全部、江蘇省北部、安徽省北部。二十八個郡有:上鑽、浙陽、弘農、河南、襄城、清陽、南陽、淮安、榮陽、穎川、汝南、東、梁、淮陽、濟陽、鎂、汝陰、東平、彭城、濟北、魯、齊、北海、東來、高密、琅邪、下那、東海。

河南在地理上位於中國大陸中央部分,自古以來被稱為“中原”。古代王朝中的殷、周都在這裏建都,後漢、魏都在洛陽建立王朝。黃河中遊裏一望無際的黃土大平原,上麵走過了無數曆史人物。張須陀必須堅守這塊陣地。而其他兩個大使,其中李淵負責守衛河東,大體上是後來的山西省一帶。屈突通守內關,相當於後來的陝西省,包括帝都長安大興城。這些都是大精帝國的重要地區。

張須陀被任命為河南討捕大使時,揚帝已在計劃第三次征遼之役。揚帝放眼於境外,而把國內的治安全權托付給大使們。

有個叫王薄的叛亂勢力首領,他自稱為“知世郎”,這個自稱比他本名更廣為人知。“知世郎”即“廣知世上事的男子”之意。其自稱充滿傲氣,似乎是隋未大亂第一個燃起烽火的人物。他的勢力可適應天下形勢,自由進退,占據山東半島西部的山嶽地帶,繼續抵抗官軍,其兵士經常劫掠河南二十八郡的東部地區。當然,河南討捕大使張須陷不會放任不管的。他和四位副使——秦叔寶、羅士信、賀廷玉、花木蘭商定,先從集聚兵力開始。裝備精良的正規軍都被調去參加第三次征遼之役,有骨氣的人往往反倒去投靠賊軍,因此,集聚兵力並非易事。而且給征集來的兵隊發放武器、戰馬也需煞費苦心。.“張須陀是個做到五十歲才隻能當到郡丞的人。其到使竟有十五歲的侞臭小兒和缺乏戰爭經驗的雛兒,大精帝國也好像真的是人才奇缺。”

十五歲的侞臭小兒是指羅士信。知世郎王薄未把張須陀放在眼裏,可以說是理所當然的。不過,今後即將參戰的是比參加征遼之役的所有的部隊都更加強勁,士氣高昂的兵團。這一點,知世郎當然是不知道。知世郎率領六萬大軍,曾多次擊敗官軍,現在已經完全不怕了。事實上,去年的洪水之戰,張須陀戰敗,使初出茅廬的羅士信一舉成名。但王旺認為那隻是偶然的事。

岱山在魯郡附近。這座山雖不太高,但在西麵可極目遠眺一望無際的中原大平原。這裏是控製幾條交通要道的要塞。知世郎人侵這裏,等於是在表示“官軍有什麼了不起的”這種蔑視的姿態。這時候知世郎不想采用特別的戰術,他知道張須防的兵力不足兩萬,他準備用三倍的兵力從正麵擊敗官軍。另一方麵,張須陀已估計到知世郎會這樣作。若是初戰告捷,便可使河南二十八郡明白官軍的實力,今後的持久戰才有可能打得下去。

張須陀不想讓知世郎爭得時間。他得知賊軍在岱山布陣,當晚便派兵進發岱山,士兵均未經過訓練,隻能在實戰中總結經驗,通過勝利來增強自信心。好在軍中的核心有參加過濰水之戰的人。副使們雖然年輕,但都有作戰經驗。張須陀散布流言,說“官軍畏懼盜賊大軍,據說都躲在榮陽城。”其實官軍日夜兼程,轉人賊軍後方,等於用這段時間來決定這一仗的勝負。

官軍從後方突人敵陣,放火焚燒,賊軍頓時亂作一團。官軍乘勢追擊、衝散賊軍。秦叔寶從馬上將左右兩側敵人-一刺倒,木蘭親眼目睹了秦叔寶揮舞巨矛的豪勇之氣。

世界是廣大的。去年,“閩鄉之戰”後,她以為楚國公楊玄感的豪勇舉世無雙,現在,在她麵前有秦叔寶。察叔寶的家更可與楊玄感匹敵,或者可以說是接近。但兩個人豪勇的表現方法各不相同。楊玄感咆哮剽悍,宛如台風。秦叔寶則如同巨石,他昂首挺胸,毫無懼色,穩紮穩打,威風凜凜,敵兵宛如波濤撞擊在岩石上,四散奔逃,他在麵前開出一條通道。

“沒想到賊軍如此不堪一擊。”

賀廷玉把染滿鮮血的矛橫在馬鞍上慨歎道。木蘭點點頭,回了一句:

“官軍更不堪一擊。”

“子英說得對,確實如此。

賀廷玉苦笑。知世郎軍隊之所以如此壯大,如此鬆懈,不正恰恰表明官軍的軟弱無能嗎!不過,這樣的狀況從今天起宣告結束。

鐵軍遺棄的屍體多達五千具。這對於以張須陀為首的河南討捕軍來說,是第一個勝利。

官軍想高奏凱歌慶祝勝利,但知世郎不給他們這個空閑。他一離開戰場,立刻集合殘兵重新編組,集結一萬多兵力,聚在黃河南岸。張須陀根據木蘭的偵察,得知這一情報後,立即派兵,火速前進,捉拿賊軍,給予猛烈的攻擊。

這次知世郎再度留下了五千多具屍體逃走,而且許多糧食和食用的家禽也都被統統丟下了。突入敵陣的木蘭和賀廷工被破欄而出’的牛、豬、雞群擋往去路,不得不停止對知世郎的追擊,知世郎勉強逃脫,幸免於難。

但是,再次修敗並沒有挫傷知世郎的作戰意誌。自古以來,叛亂的領袖若是缺乏死咬不放的執念,是不會成功的。

“想想漢高祖吧,他和楚霸王項羽對敵,百次戰役失敗了九十九次,最後一戰獲勝,便平定了天下。”

知世郎在叛亂勢力中是知名人士。他說服附近的賊首集中兵力,完善指揮係統,僅用四十天時間,就魔術般地組織起了十萬大軍。身為一個叛亂的組織者,知世郎確實不凡。這段時間協助知世郎的賊將有孫宜雅、石標圖、郝孝德。

知世郎統率十萬大軍,在章丘一帶布陣。這一情報立刻傳到張須陀那裏。張須陀的兵力,騎兵步兵加在一起也隻不過兩萬。和知世郎激戰了兩次,死傷人數不多,再加上新從軍者,兵力沒有變化。而且積累了實戰經驗,在勝利中增強了自信心,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對張須陀的信任感。不足百日,河南討捕軍便成為名將強兵的集團,知世郎忽視了這一個值得驚人的變化。

張須陀對地勢地形了如指掌。章丘一帶是黃河分支彎流、湖沼濕地最多的地方。他命令秦叔寶聚集附近的小船,配備三千兵士在水上待命。配給賀廷玉騎兵千騎,張須陀自己右翼是羅士信,左翼是花本蘭,在沼澤地中的山丘待擊敗軍。

拂曉是啟明星在東方的地平線附近散發出白金色光輝的時刻。賀廷玉率千騎悄悄逼近敵陣。高而茂密的蘆葦,濕濕的土地消除了千騎馬蹄聲。他們到達距離最近的地方,賀廷王命令部下放燃火箭,並齊聲高喊,火焰、濃煙、叫喊聲攬亂了敵軍的夢鄉。敵軍慌忙跳起,四處逃竄之時,賀廷玉突入敵陣,用矛尖挑死數人,血花飛濺。“敵人!官軍!”喊聲四起,賊兵拿起武器跑過來。賀廷玉招呼部下,調轉馬頭迅速撤退。賊軍得知賀廷玉人數不多,發出凶猛的喊聲,趕來追擊敵人。孫宜雅等人也穿好甲胃上馬,一斬盡殺絕!”地叫喊著,帶頭窮追不舍。

知世郎領教過張須明的用兵之巧,立刻發出軍令:

“可能有詐,不必驚慌,堅守陣地。我方兵力大大超過他們。”

孫宣雅對知世郎的指示充耳不聞,以迅猛之勢追擊官軍。大軍雖然是知世郎組織起來的,但因是聯合軍,知世郎還沒有確立絕對的指揮權。無可奈何,知世郎自己上馬,率直屬部隊緊追敵人和友軍。

賀廷王東跑西轉地逃,拖著賊軍跟在後麵統,他成功地把賊軍隊形攪亂。進人濕地後,賊軍隻能沿著小路形成縱隊前進。首先遭到官軍強烈側麵攻擊的是郝孝德部隊。幾千支箭從左側飛來,隨著弓箭聲賊軍接連倒下,他們慌忙用後保護隊伍,又遭到從後麵衝上來的手持長矛的官軍的襲擊。知世郎得知官軍在山的布陣,集中兵力猛攻。但身陷沼澤濕地,行動不便。而且官軍居高臨下,張須陀的弓箭隊和長矛隊反複準確地發動攻擊,賊軍屍體布滿沼澤濕地。鐵軍發現抵擋不住,終於開始撤退。此時,前麵是一片江洋,他們正準備沙波,忽然從蘆葦中冒出幾百條小船,萬箭齊發,箭雨從天而降。賊兵亂了陣腳,驚叫呼喊,欲撤兵返回。但官軍的行動速度大大超過賊軍。在陸地上的官軍用長矛一齊將賊軍追落河中。慘遭夾擊的賊軍,一敗塗地,鮮血染紅河岸。

知世郎的軍隊潰滅,孫宣雅卷人混戰的漩渦和木蘭對上了,被劍刺中喉嚨而死亡。石科闊波羅士信窮追不舍,終於給追上,被他一刀砍下馬。郝孝德在河岸上與賀廷玉用長矛交鋒,不到十個回合就被打落,死在水中。

知世郎總算逃了出來,一日之內喪失十萬大軍。他在不足百騎的部下保護之下,不知逃到何處去了。大業七年以來,在黃河下遊流域建立起來的知世郎的強大勢力,終於土崩瓦解。河南討捕軍克服了第一個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