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3 / 3)

首先,在本作品的出場人物之中,花木蘭和她的家屬以及賀廷玉均為中國文學、戲劇傳說、歌謠等出場的人物,可能在曆史上並不存在。但是其他的出場人物,凡名字有考據的都是實際存在的人g。

為了看起來真實,我創作了花木蘭的字“子英”、賀廷玉的字“伯陽“,如此而已。雖說是我創作的,但這兩個字是真的存在的。其它的名詞均有出處。此外,將賀廷玉稱為“賀伯陽”、將花本蘭稱為“花子英”、將沈光稱為“沈總持”這種情況,並不是因為我感到用名和字一起稱呼一個人時,會有一種繁瑣的感覺,而是“沈光總持”這種姓名和字含在一起的稱呼在實際生活中本來就是絕對不會有的。很多以中國為背景的小說,都叫什麼“劉備玄德”或“周瑜公醫”的名字,這都是日本人誤寫的例子。寫小說時,我也有過幾次誤寫的教訓,並不是我故做大牌,但是,最近流行著這樣的錯誤用例,恕我冒昧,切望注意。

此外,關於出場人物的年齡也是沿用古時的計算方法,采用的是“虛歲”,與生日無關。簡便的計算方法是,當年減去出生的那年再加一歲就是虛歲。例如:赤壁之戰(公元二o八年)時劉備(一六一年生)的年齡是二O八減一六O加一,也就是四十八歲。花木蘭返回故裏時的年齡為六一九減五九五加一即為二十五歲。以後,我寫從中國曆史中取材的作品時均循此慣例。

說到年齡,第七章我將徐世勳的年齡寫成二十三歲。根據(唐書)其年齡為二十七歲,根據(新唐書)他的年齡為三十三歲,或許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對照徐世勳事跡的結果。而根據(中國曆史人物生卒年表)、(中國曆代軍事名人)、(中國民眾叛亂史)中一致的記載確定其年齡為二十三歲。因為是算虛歲,所以算是徐世勳是公元五九四年出生的。當然,可別以為我在確定個配角的年齡時每個都這麼辛苦。張須陀和沈光等人,他們死時的年齡寫得很清楚,看著抄下來就好了。

“鳳翔萬裏”是一部小說,當然為了取得戲劇性效果,就要將史實作些變動。比如說在第四章,李密在酒樓牆上寫詩的場麵就是如此。李富作這首詩是史實,但如果如實記錄下來,李密與木蘭之間的關係就沒了,所以,就把時間和地點作些變動,最後就設計出第四章這樣的場麵。諸如此類的例子在別處還有好幾個,但是,決無歪曲史實的地方。對其它例子有興趣的讀者,因為書末附有明確的參考資料,在您餘暇之時,查閱一下便可得知。

說起來,我這是自研究所拚碩士論文以來,頭一次這麼用功。遺憾的是,我很難斷言是否努力真的已經現出成果。不過,寫完稿後,內心的充實感,或許已經是很好的回報了。和第一次拿稿酬時相比,我現在忙得都想罷工了。但是,盡管如此,我還是想寫些從中國曆史取材的長篇小說,很想一年出版一部或是三年出版二部這樣慢慢寫。關於煬帝死後的天下大亂,我計劃推出一部以李世民為主角的長篇小說,屆時,在這部作品中相繼登場的將會有李靖、徐世勳、秦叔寶、羅士信、竇建德等人。不過這隻是舉一個例子說說而已,很難說什麼時候能寫得出來,如能耐心加以等待,將不勝榮幸。

此外,在閱讀一部分中文資料時,得到了拓植大學講師羅黨興先生和田中洋子女士的大力協助,以及廣大讀者熱情閱讀漢字繁多的故事的努力,在此,請允許我衷心的感謝。

作者敬上

一九九一年三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