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後記(1 / 1)

自從上了大學開始,借著專業的名目,肆無忌憚開始看起電影。

一開始還有所收斂,人前人後看點英文片子,後來興趣轉移,一門心思直撲法意乃至整個大歐洲,終於找到真正心頭所好。而這個淺薄的缺點無窮的故事得以最終成文,其實全賴大師們的明燈在前指引。

在這篇文連載的期間,記不清多少朋友問到或者在回帖裏看到同一個問題——這篇文,和甜蜜生活四個字,難道有必然聯係嗎。

題目來自費裏尼的電影和迪奧的同名香水。這兩樣我都非常喜歡,在動筆之前也沒覺得這篇文能和題目抵觸到哪裏去,就隨手安上了。希望看到最後的諸位,在點開這篇文章之後,不曾覺得被題目誤導了。

這篇文,其實也算是新風格的嚐試吧,在寫完《有所思》、修整了一段時間後,決心再一次挑戰自己寫作中的缺點,但又不願在無數的資料裏再遊一次,就算是偷懶吧,再開了一篇和自己的愛好相關的新文。

其實動筆寫這篇後記的時候猶豫了一下,不像《有所思》,《甜蜜生活》寫完後給我的感覺是,完了,就沒什麼好說了。但是溫柔敦厚的阿蕩姐姐說,至少要寫篇後記,來證明她是好人,就下定決心,主要寫阿蕩姐姐是個好人,次要再寫一點淩亂的感想。

首先,謝謝阿蕩姐姐(鞠躬ing)。全文裏最喜歡的那個片斷,正是因為阿蕩姐姐你的幫助才得以完成,也成了唯一一個連我自己都感動的片斷。真是太感謝了。你真的是好人的說,笑。

其實寫文的過程基本很愉快,沒有遇到太大的瓶頸,但是也不得不承認,寫這篇文投入的感情,遠遠沒有寫《有所思》時那樣多。但奇怪的是寫小嶽和唐生之間的糾結,反而寫得順利的多,自我感覺也比寫《有所思》時候成熟了一些,所以寫完後回頭想想,笑,難道感情少一點,表達的效果反而會更好嘛?

我也承認,這篇文裏的感情到了最後會讓很多人失望。兩個人之間,開始到最終,似乎都沒有愛,有的隻是一方不斷地提醒距離和另一方不斷地忍讓,直到最後,毅然決然地分開。文章之所以能給人這個感覺,其中原因之一,在於就連我,也不知道這兩個人的感情應該是什麼樣的。我唯一能確信的,是兩個人之間存在著感情,這種感情已經很難用單純的情人間的愛或者迷戀來形容了。迷戀是轉瞬即逝的,愛持續的時間長一些,但到了最後,維係下去的感情已經不是情人間的愛戀了吧,我心中理想的愛情一直就是,再不僅僅是彼此的情人,而是朋友,是親人手足。唐生和小嶽遠遠做不到這一點,至少在相處的時候做不到,於是他們分開,總要分開。

也有很多人為小嶽抱不平,說小嶽大好年華,全部耽擱給這個陰鬱的老家夥,一門心思掏出去,還是落得這樣的下場。怎麼說呢,感情這種事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心目中的唐生(且不提拙劣的筆是否寫出來了),是神經質的,反複無常的,陰鬱暴躁的,但是同時,他有才華亦不乏實幹精神和毅力,心情好的時候讓人如在雲霄,他可以千裏迢迢趕到某地隻為了你一個心願,可以看出你在想什麼,可以給出他所有能給予的,他或許不是好的情人,但應該是好的傾聽者和引導者……但是沒辦法,沒有人是完美的,他這一輩子,可能就是沒有學會怎麼去愛人。但是盡管如此,我也相信,小嶽願意在這樣一個人身上付出,何況他還年輕,總覺得熱情和時間可以改變一些東西,孰不知時間也是殘酷的,時刻提醒傷痕,並冷笑著再一道道加深傷痕。

小嶽最終是離開了,但是未見得失敗。他的離開,多多少少總是改變了唐生的吧。我在後麵幾章借簡暗示著小嶽和唐生益發有相似之處,人與人相處,潛移默化,我寫唐生影響小嶽,也是在寫小嶽影響唐生,這種變化,就是鏡子,誰也躲不開。

另外,我始終相信童年的記憶是絕對會給人極大的烙印的。我最喜歡的導演之一,他的鏡頭中女性形象之所以如此美麗,他之所以輕而易舉地愛上他片中的每一個女主角,或是讓他心愛的女人成為片中的女主角,後人將之歸結為其心中對母親這個角色的缺失的鍥而不舍地追求回憶。每一次我看他的電影,都會被他鏡頭下女人的形象所震驚,光輝美麗到了極點,他通過一個個鏡頭去愛撫膜拜她們,我們這些觀眾,就在鏡頭外為每一段感情見證。

後來人們提起他,都說,他即便少時不幸,但卻沒有在長大後因為幼年的冷酷遭遇而在鏡頭裏報複這個社會。他呈現出來的,還是一派溫暖,是美和迷戀,一種極致。

笑,這就扯的遠了。畢竟不是人人都如特呂弗,特呂弗也隻有一個。

最後,這篇文獻給某位脈脈無比崇拜的爵爺,脈脈正是被旁人關於他的評論一激,最終負氣寫出這篇文來,笑,總之無限的崇拜都獻給您和您家的美人們了。

是以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