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良
馬仲科的《遠眺珠穆朗瑪》,是一部多姿多態、品位高雅的優秀文學著作,讀這部著作猶如享受了一番藝術的美味佳肴,掩卷深思,韻味無窮。作者的《自序》就先值得一讀,這對了解這部著作的精髄和作家本人的氣質風格都極有好處,他對其著作的取名談了三個理由,簡言之即對神奇的大自然、對豐富的人生、對大千世界的認知僅僅停留在“遠眺’’的層麵,他隻是把“遠眺’’的感覺情不自禁地抒發出來而巳。作者的陳述,證明了他的謙虛、誠摯和坦然。他曾在一篇文章中說:“通過行萬裏路,去登名山,遊勝水,探古跡,尋民風,觀美景,考曆史,求新知。其實,這一切分明是在讀一本包括社會的、曆史的、文化的、藝術的活生生的大百科全書。”這許是作者人生曆程和文化實踐的寫照,他立言而篤行,從實踐中悟出了其知。讀書萬卷始通神,這才有了洋洋四十萬言文章“銜華而佩實”的可喜成果。
《遠眺珠穆朗瑪》可以說是一幅豐富生動的時代畫卷,是濃縮中華大地的壯麗圖景,它以當代思維觀照中華民族曆史文化深厚的淵源,描繪神州大地波瀾壯闊的變化,其理念的明晰,知識的淵博,論述的精當頗值得稱道。全書大量選取天地造化的種種物象,闡釋優秀民族文化傳統對祖國各民族人民的影響和熏陶,進而攝取現代民眾生活的種種情景,構成了一種人文圓通有情有致的文化空間。讀這些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作品,我們必然會身臨其境,跟隨作者經曆一次又一次感同身受的精神漫遊,從而領略作者自由灑脫的神韻,獲得心曠神怡的藝術享受。本書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歲月留在作者心靈裏的記憶,是他記憶世界的藝術顯現,嚴峻的曆史,神秘的世界,神州厚重的文化,異國他鄉的情調,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社會曆史的變遷,人間的真情,似一盤璀璨奪目的珍珠,碰撞搖曳時五彩繽紛悅耳動聽,合璧凝視則五光十色,如交響樂之瑰麗奪目。
一部文學作品的成功,自然是多種因素的凝聚。然而我們總能找到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成為著作的精神支柱。《遠眺珠穆朗瑪》的成功和獨特價值首先在於作品的真情實感和作者的真誠奉獻。這兩點構成了全書的精神魂魄。曆史的和現實的生活都在他明媚的思想照射下熠熠生輝。他的作品抒真情,入意境,寫景詠物,都能將自己的愛憎融入其中,唯其真實而有其善,因其善而臻至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這部著作是真善美在文學作品中相互激發和相互生成的結晶。這和時下那些浮華低俗、附庸金錢的文學迥然不同,這是一部高雅的、嚴肅的文學作品。有神州的風骨在,有中華民族的浩氣在,也有一股平民的壯誌豪情在。作者從一個農民的兒子,成為人民戰士、祖國的建設者,之後又成為人民的公仆,雙肩擔道義,丹心報祖國,手中的那支筆,一開始揮動就是為人民而代言,為時代而謳歌。他勤懇學習,博采眾長,融會自己的人生理念和審美取向,形成自己超逸脫俗、真樸雋永的人生姿態和藝術風格,幾十年苦心孤詣,卓然而立。他投身於時代的洪流,與祖國前進的腳步同行,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不僅從社會巨變的壯舉中感到了人生的壯觀,也從他身邊的凡人凡事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誠然,他是一個平民作家,他一直生活在人民群眾之中。他從細微的觀察中看到了普通人的美德,從普通的生活激流中經曆著生命的震顫,從困苦危難中觸摸到人間的柔情,從生命的運行中找到了善良的心靈。他歌頌這些人間最常見最美麗的事物,顯示出他的良知他的情懷,和那發自肺腑的人文情愫。讀者無論從他的“雪域風光”或是“碧野情思”、“天南海北”、“嫩萆寸心”等許多作品中,都能體味到作者的那顆仁愛之心。他的作品流瀉著大地之愛、平民情懷。隨著人生曆程的拓展他心中縈繞的大地之愛和平民情懷就愈加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