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經十四年的默默耕耘,我的這本小集子《遠眺珠穆朗瑪》與讀者見麵了。回首往事,自己對寫作從不想到想,從想到實踐的路曆曆在目,清晰而鮮明。
我本來不想寫作,老覺得自己不是搞文學創作的那塊料,但在細細閱讀欣賞中華民族浩瀚的優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不斷被文中的精彩與優美所感染,於是,便在不惑之年萌生了寫作的欲望,而且興趣越來越濃厚。
我本來不想出書,總覺得自己的習作水平不高,但將自己在報刊上發表的200多篇40餘萬多字的文學作品,作為資料整理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還有那麼一點價值,於是,便在同行和好友們的一再鼓勵下萌生了出本小集子的念頭。
我本來不想勞駕專家名人為自己的小集子寫序,因怕有借專家名人之言抬高自己的嫌疑,所以,早在兩年多以前就寫好了《自序》,但自有幸結識了甘肅省文聯原副主席、著名詩人汪玉良老先生以來,我在拜讀《汪玉良詩選}和他的一些文學評論的過程中,深深地被他那德藝雙馨的人格力量打動,便在肅然起敬中萌生了麻煩汪老的信心。
我本來計劃在2005年上半年出版這本小集子,但在準備出版的過程中,獲悉我國將在2005年重新測量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所以,為使《遠眺珠穆朗瑪》一文所描述的珠穆朗瑪峰的高度來用的是最準確、最新的數據,便拖到了現在才出版。我也借此機會,把近期發表的一部分作品收入了本書。
由此看來,時間可以改變現狀,變化潛藏於計劃之中。世上的事,不能強求,還是順其自然的好。
在本書編輯出版中,得到了王金雲先生、郭友實先生、王世錄先生和祁樹紅女士、鄧蘭女士等熱心朋友的支持和幫助。在此,我謹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尤為令人感動而欣慰的是,汪玉良老先生在百忙之中為本書欣然作序,並給予了出乎我意料的很高評價,然而,我深知,自己的拙作無論是在文辭的順暢和藝術的感染力方麵,還是在含意幽深、語言簡潔等方麵,都遠遠達不到汪老評價的水準,可以肯定,汪老的評價是對我這個文學的業餘愛好者莫大的支持、鼓勵和鞭策。值此書稿付梓之際,我謹向尊敬的汪玉良老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謝!
作者
二〇〇六年元月二十日於劉家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