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凱旋回憶說,拿到現金的當天,她把香港最繁華的中環地區每家店鋪都逛了一遍,每一件昂貴的商品她都買得起,但她沒買。那一刹那的感受讓周凱旋至今難忘,她說那一刻她隻覺得心裏很富有。
東方廣場項目艱難地完成後,周凱旋的名聲在業界傳開,集團提升她做公司董事,但周凱旋卻主動放棄。麵對大家不解的目光,周凱旋解釋說:“外表很光榮其實是你自己心裏的包袱,一個很大的負擔。對我來講,最重要的是從這個項目中得到應得的報酬。”
1995年,周凱旋學會了使用電子郵件,這是她和互聯網的初次結識。當時,她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商業機會。那時她看好的:信息係統軟件。但後來網絡狂潮席卷全球,香港創業板建立,李嘉誠認為這是大規模整合資源的絕佳機會,於是將易網通注入電子商務,合並和記黃埔及長江實業之下的新城電台附屬網站及節目製作部門,這就是最初的TOM。
1999年互聯網熱興起,周凱旋的商業策略規劃能力再次讓李嘉誠刮目相看。李嘉誠聽從了周凱旋的主意,在2000年3月力推Tom網上香港創業板。據當時的報道,李周二人合創Tom網時,後者僅以30萬港元入股,結果上市以後身價飛升至最高127億港元,2007年TOM在線私有化,周凱旋套現6億港元。周凱旋的眼光讓她的財富再度增加。
周凱旋積累的相對數量的財富後,1996年8月28日周凱旋基金會成立,以“促進普及教育”為使命,希望能幫助更多兒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現3G門戶網張向東在曾經的記者經曆中采訪過周凱旋,他描述到:“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個慈善基金會,並不像周凱旋的慣常作風。周凱旋對此解釋說,‘這個問題我其實思考過很長時間,但我想過,如果連我自己都不敢拿出勇氣來,她們怎麼接受我的幫助?她們怎麼在以後有勇氣去麵對別人的目光’。”周凱旋基金會蓋的“明天小學”在全國有130所,並且一直在蓋。自1999年以來,基金會曾經三次為廣西教育捐款。1999年,基金會首次捐資200萬元人民幣,為廣西13個地市、20個縣區的貧困鄉村興建了20所“明天小學”,解決了約7000多名學生上學難的問題;2000年,基金會再次向廣西捐資200萬元人民幣,用以培訓山村女教師,此外還為受訓學校配備了電腦及衛星接收器等電教設備。2001年基金會又向廣西捐資350萬元人民幣,用於興建10所“明天小學”和扶助部分貧困女大學生。
周凱旋在社交場合通常是一身職業裝打扮,上世紀90年代周凱旋在董建華公司任職時,還曾經留過一個跟董建華一樣的短發,讓人難辨性別。她像男人一樣的幹練讓她在這個屬於男性的商業世界更為順利。但周凱旋其實樂於接受自己的女性角色,她說:“女人最大的悲哀是什麼?就是你不想承認你的性別。我很開心我是一個女人,我隻適合做一些女性的工作。很多女人覺得,她們生活在一個受歧視的社會裏,所以她們花很多精力去克服這些歧視,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去努力爭取。但如果你心胸寬闊一點,你不認為這是歧視。我差不多是隱形人,但太多人看著我。這是我自己選擇的人生,我要為此付出的代價。”
對於女性的成功,周凱旋認為:“我認識很多成功的女性,我發現成功的經驗基本上是相同的。我們隻要把著眼點放好,努力爭取一個結果,一切都會隨之而來去做任何事。”
在這個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裏,女人們想要取得成功看似更加不易,但是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女人通過自己的堅持、樂觀以及女性特有的智慧,突破各種障礙獲得了屬於自己的成功。那麼她們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看一看她們的經驗也許對職場女性會有很好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