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凱旋,原TOM公司第二大股東,李嘉誠基金會董事,周凱旋基金會創始者。曾被《華爾街日報》評為2006年“亞洲商界女性十強”之一。1992年,她在北京引入李嘉誠資本,成就一個10萬平方米20億美元投資的東方廣場而一舉成名,而後涉入互聯網業。
從小職員到上億身價女富豪周凱旋有著從普通公司職員到上億身價女富豪的傳奇經曆,而完成這個跨越的,在於她出眾的能力,也在於她爽朗的性格。周凱旋有聰慧的頭腦,出眾的能力,這些都是她的資源。很多人都對周凱旋有很高的評價,說她思維獨立,具有超強的溝通協作能力,態度積極卻又有淡然的心態,很難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如果非要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她,隻能說:魅力。
周凱旋擁有讓人羨慕的人脈關係網,人們提到周凱旋時,都不忘說一句:董建華和李嘉誠是她的朋友。但是周說:“我不是他們的附屬物,而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我的朋友圈裏,每個人都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
周凱旋第一次學做生意是1986年,當時她的英國老板安排她去西安洽談倫敦兵馬俑展覽。在這次活動中周凱旋顯露了她出色的組織能力,僅花了兩個星期的時間就達成交易。展覽大獲成功的同時,周凱旋還憑借著自己經營兵馬俑紀念品業務“賺到了第一筆大錢”。老板發現了周凱旋的才能,從此周凱旋的發展方向轉向商業運作。
1990年代初,周凱旋是董氏集團一家公司的董事,專門負責中國投資項目。在董氏集團眼中,周凱旋是個外人,在地域和人脈上周凱旋吃虧不少。
施南生是香港電影界很有影響的女經理人,在香港商界、社交界有深厚人脈。名不見經傳的周凱旋向施南生自薦,說能幫施把電影賣到歐洲。施南生出名的求才若渴,她欣賞精明過人的周凱旋,兩人很快成為好友。在施南生的扶持下,周凱旋漸漸進入上層社交圈。除了結識香港及東南亞各路商家外,她還結識了另一位朋友張培薇,她正是東家董建華的表妹,對董事長影響力很大。
周凱旋和張培薇兩人一拍即合,旋即成立維港公司,專做內地貿易。新公司做的第一單生意是賣散裝水泥運輸船到廣西。當年香港房地產市場很旺盛,水泥需求量大,廣西的散裝水泥廠商希望能夠打入香港市場,周凱旋在仔細研究市場需求之後,認為散裝水泥廠商極具購買力,並且根據兩地水泥差價和購船成本,製定了一個比公司平均賣價高出100多萬美元的定價,最終交易成功,董建華也因此對周凱旋的能力大為讚賞。
接著,周凱旋無意中開始了對她一生影響巨大的“東方廣場項目”。她和張培薇為董建華下屬的東方海外公司尋找地產投資項目,兩個人靠直覺在北京長安街上找到兒童電影院,卻發現按照政府規劃,必須要在周圍1萬平方米的麵積上整體開發。於是,“兩個女生,從一幢小樓起步,做成一件轟動的大事”。周凱旋全麵吃下王府井至東單“金街”與“銀街”之間的10萬平方米的地段。之後,毫無地產操作經驗的周凱旋提出了全麵開發新東方廣場的規劃,並用半年時間遷走了長安街上20餘個國家部級單位、40餘個市級單位、100餘個區級單位和1800餘戶居民。在做這個大決定的過程中,周凱旋得到了董建華充分的信任,時至今日周凱旋也沒弄明白董建華的這種信任源於何處,她相信這應該是董先生這類大人物的一種獨特的直覺。周凱旋說:“我現在都很感激他,因為沒有他給我機會,不會有我今天的成果,雖然我自己也在努力爭取,但是,門是他替我打開的。”
因為東方廣場的這個項目,周凱旋結識了她人生中另一個重要的合作夥伴——李嘉誠。當時董建華希望與李嘉誠的長實集團合作開發這個龐大的項目。周凱旋負責說服李嘉誠為此項目投下20億美金,最終周凱旋也從中取得了4億港幣作為酬勞。這是周凱旋人生中賺到的最大的一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