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為己任善與人同
代序
對世間芸芸眾生來說,李嘉誠先生是一位出類拔萃的企業領袖,一個家喻戶曉和令人景仰的名字。曆史學者李忠海博士這部巨著,為大家詳盡地介紹了李嘉誠先生不平凡的人生曆程;他勤奮堅毅的性格和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的辦事精神,與他在事業上取得的輝煌成就,對世人和後輩來說,有十分重要的啟迪和教育意義。
李嘉誠先生令我感受最深刻的,是他那深厚的善根和他那“仁為己任,善與人同”的精神。世間有不少成功的企業家和富人,但如李先生這樣善心和至誠的著實不多。
李先生深信:人需要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並重。單是物質財富並不足以令人快樂,助人才是快樂之本。因此,他成立了“李嘉誠基金會”,大幅地長期資助教育、醫療及慈善事業。
李先生曾說過:基金會是他的第三個兒子,他為了基金會的工作,勞心勞力,任勞任怨。他親自去跑中國西部貧困的山區,深入苗寨及村校等去了解情況,以便提供有效而實質性的幫助。
李先生深信“知識改變命運”。為此,他大力資助教育。他親手創辦了汕頭大學,並大幅資助海內外無數大學,包括香港大學、中文大學、科技大學、理工大學、 a伯克萊加州大學、多倫多大學、劍橋大學、北京大學等。他對醫療服務及醫學研究的關心及大力支持,也是眾所周知的。他親自創辦的寧養服務(善終服務),聞者無不動容,感動莫名。
我所認識的李嘉誠先生,是個極富悲心願力,坐言起行,全情投入,親力親為的大慈善家;一個不折不扣的人間菩薩。願他那聞聲救苦的菩薩精神及善行,能感染世人,共同把苦難的世間建成快樂自在的人間淨土。
李焯芬(國際著名工程學家、香港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
1928年 7月 29日(農曆六月十三日),一位影響香港現代社會經濟與曆史發展進程的新生命——商聖李嘉誠,誕生於潮州北門街麵線巷一個書香門第的世家裏。
潮州位於廣東省東部的韓江中下遊,從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年)設置古揭陽縣算起,單就直接行政管轄而言,至今已有兩千一百多年的悠久曆史。古潮州瀕臨南海,自隋以降,因潮水往複激蕩,潮起潮落,奔騰不息而得盛名。潮州的曆史文化,更是在兩千年的文明史中,隨波逐流,綿綿流長。古時民間相傳潮州曾有鳳來儀,飄然來賀,垂幸這方山水,因而別號鳳城、鳳樓城。
潮州是南粵大地的一顆璀璨閃爍的明珠,彙聚嶺南青山綠水之嫵媚,整合華夏文化之精華,沉澱中國曆史之和碩,凝聚韓江波濤之靈氣,以曆史悠久、物產豐富、文化發達、人文超卓、人傑地靈、書卷深沉、山明水秀、世風淳樸、民心向善、男孝女賢、愛國愛鄉、不甘現狀著稱於世,素有“海濱鄒魯”、“嶺南名邦”之盛譽。
北宋真宗朝宰相陳堯佐有詩讚曰:
休嗟城邑住天荒,已得仙枝耀故鄉。從此方輿載人物,海濱鄒魯是潮陽。
潮汕地區在中華文明漫長的曆史演進中,曾發生過三宗鐫刻在曆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大事。其中之一,就是在一千五百年前的盛唐,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力彈佛門,與皇爭執,枉被小人陷害,貶黜潮州,留下那首向華夏大地展示迷人風光、醉人心弦、令人向往的嶺南名鎮潮州的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今日,稍有些許文化的潮州男女,甚至去過潮州,在那裏暫短沐浴潮汕文化的人,皆能朗朗上口地道出韓夫子的這首七律。
潮州不僅山明水秀,風光旖旎,鍾靈毓秀,而且是人文薈萃、藏龍臥虎之風水寶地。僅唐宋兩代,就有十位宰相由於各種原因來到潮州,帶來中原文化,興利除弊,為潮州的經濟、社會與文化的發展做出了不同的貢獻。也因此,他們的大名與潮州盛名一齊世代傳頌下來。
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在這裏留下了“為官八個月,江山易姓韓”的美談。清康熙二十三年,兩廣總督吳興祚參拜韓文公祠時,題詩勒石,其詩謂:
文章隨代起,煙瘴幾時開。不有韓夫子,人心尚草萊。
明清兩代,潮州更是人才輩出。才子佳人,個個風流倜儻;騷人墨客,競相金榜題名;有誌之士,人人漂洋過海。真道是燦若星河,蔚然成風。1986年 12月 8日,國務院將潮州市正式列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潮州自古以來就是曆代郡、州、路、府治所在地,為粵東政治、經濟、文化之中心,因此也薈萃了曆代人文之精髓,成為嶺南有名的禮儀之隅,文化之畿,商業之鎮。
更因此,沉澱了厚重的中原曆史文化,當中原曆史文化在曆史沿革中不斷浸潤、變異、嬗變、異化之時,潮州成為保存華夏古文化的天然曆史博物館,傳承演繹了原汁原味的中原曆史文化,使得華夏古文明能夠非常意外地保留一處奇葩。
從地理來看,潮州必是一個臥虎藏龍的絕妙仙境,也是一個人傑地靈的世外桃源。湘橋春漲、鳳台時雨、龍湫寶塔、韓祠橡木、北閣佛燈、西湖漁筏、金山古鬆、鱷渡秋風等潮州八景,更令人神往,令人流連,令人癡迷,令人陶醉,令人忘我,令人遐想。或許,更令潮州人自豪。
令人不解的是,如此絕佳的山水,居然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不辭辛苦,離妻別子,漂洋過海,遠走他鄉,群下南洋的特殊的社會景象。貧困動蕩的年代如此,兵荒馬亂的年代如此,安定發展的年代亦如此。就好像,隻有離開潮州的潮州人,才能算是真正的潮州人。遺憾的是,作者並非潮州人,隻能霧裏探花,難以感同身受。
當然,當作者一次又一次前來這裏探微尋幽,踱步廣濟橋,憑欄遙望韓公祠,舉目鳳凰塔,沉湎開元寺,流連麵線巷,置身這風景如畫的三山一水之時,沉思冥想,恍恍惚惚間,仿佛又回到曆史的長河中,在華夏古文化的發酵下,夢遊周公,誠惶誠恐之間,居然與韓愈有一麵之緣,蕩漾韓江,把盞論詩呢。
可不是麼,當你置身潮汕大地之時,在你的麵前,隨時都可能有唐音隋樂的餘音繞梁,悠悠嫋嫋,更恍惚間,韓愈悄然來到你身邊。不吟誦幾句,真的不知道自己曾經讀過幾年聖賢書呢。又或,僅僅因為這一麵之緣,靈感大發,詩興頓起,一首千古絕唱,令你名垂青史也不一定呢。一杯土酒,兩行熱淚,憂國憂民,豪情萬丈,牢騷滿腹,僅此而已。
話說當年,又有多少文人騷客,搖頭晃腦,之乎者也,兒女情長。遺憾的是,沒有留下多少千古絕唱般的膾炙人口的感天動地的絕妙篇章。當然,對於現代人來講,韓愈已經無緣一麵,更是茶餘酒後,不足掛齒。本書主人公李嘉誠,才是最實際最實在最實用最實質最實情實效的。隻是不好意思直截了當地承認罷了。秀才也罷,商賈也罷,政要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