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五十五個國家都有業務,可見本人的進取心。在過去一年,我奉行的原則是保持現金儲備多於負債,可以起到平衡作用。
問:中國人的公司較注重感情,美國公司較著重科學化的管理,你在管理的過程中,兩者之間如何取得平衡?答:美國科學化的管理有其優點,可以應付快速的經濟轉變,但沒有感情,在業績不好時進行大規模裁員,我們做不出,因會令員工沒有安全感,及導致很多人突然失業。我們糅合兩者的優點,以外國人的管理方式,加上中國人的管理哲學,以保存員工的幹勁及熱誠,我相信可以無往而不利。
問:大家都知道要成為領袖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包括要有眼光、理想、動力及奮鬥精神,但又怎樣才能做得比他人好?李先生會否有很大的壓力,又怎樣去紓緩自己的壓力呢?答:要成為領袖,你提到的基本的素質一定要有,小企業每樣事情都要親身處理,所謂“力不到、不為財”。至於中型至大型企業,則一定要有組織。而最難做到的就是要建立一個良好的信譽、建立主要行政人員對公司的信任,令他們知道在公司會有更好的前途及工資。同時,也要令同事明白他們工資與花紅越來越多時,也要清楚知道他們的生產能力要同時配合,這樣公司才能夠維持,隻做一個好好先生是沒有用的,如果隻會亂花錢,公司遲早一定會出現問題。
最難做到的是要賺錢之餘,又要令公司內外對你有信心,所以要清楚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要比競爭者做好一點,就如奧運賽跑一樣,隻要快十分之一秒就會贏。
就以我來說,我年輕打工時一般人每天工作八至九小時,而我則工作十六小時,除了對公司有好處外,我個人得益更大,這就可以比人贏少許,對於香港今日競爭這樣劇烈的社會來說,這更加重要。
我沒有什麼壓力。起初未夠二十歲時便要負擔家庭,一心想向上,每到晚上便想著明天的事情,但第二天一早醒來,便發現所想的事是行不通的。因此我知道一個人的工作能力是有限的,不及兩三個人一起做事般事半功倍,但我會盡力去做,這樣壓力便減少。
直至我做生意時,我采取穩健中大力發展,也在發展之餘取得穩健的平衡。一個大企業是不可以有錯,所以最緊要的是學習,要視競爭者為聰明人,隻要肯努力一點,就可以贏多一點。
問:作為一個領袖要取得員工的信任,但假如李先生做出了錯誤決定時,會以什麼形式跟員工交代?以目前李先生管理全球這麼多業務,開會前又要做好準備,時間上怎樣分配?答:首先每一個人都會有錯,錯了便應勇於承認,把錯的代價作為教訓。事實上,做出錯誤決定的不是我一個人,因為每一決定都經由有關人員研究,要有數字的支持,而我對數字是很留意的,所以數字一定要準確。每次一開會就入正題,沒有多餘說話。
到目前為止,我似乎沒有大的錯誤,每次做決定前也做好準備,例如,0range a這曆史上最大的交易,我事前不認識對方,亦從未見麵,隻聽過他的名字,那次對方隻有數小時逗留在香港洽談,因我事先已熟悉 Cellular telephone(移動電話)的前途及做好準備,向對方清楚表達,所以很快便可做決定。我雖然是做最後決策的人,但事前一定聽取很多方麵的意見,當做決定及執行時必定很快。
問:李先生及兩個兒子均很成功,是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的?答:我昨天剛與一歐洲著名家族吃午飯,他們已有五代的成功曆史,十分有修養、有禮貌。中國有句老話“富不過三代”,但今天的教育、組織不同,令事業可以繼續,相信這句話以後將會修正,正如這個歐洲家族今天的事業比過去任何一代都好。 aOrange 指原本和記黃埔集團旗下的一家英國電訊業務公司,後高價賣出。
問:但會否令孩子以為父母不疼愛他們?李先生在兒子成長的過程中,又花了多少時間在他們身上?答:在兒子入大學前,我每周日均拒絕所有應酬,帶他們到一艘絕不豪華的小遊艇去,好處是跟他們說道理,他們也無處可逃。
是否疼愛不是靠金錢或物質去衡量。兒子在外地念書時,我給他們開了兩個戶口,一個他們絕不能動用,但已準備足夠他們完成課程的費用。至於使用另一個戶口的金錢,他們必須寫信給我報告,我會在二十四小時內回複。後來因為他們功課太多,才接受他們要求改用電話說明,這才是有用的疼愛,我個人認為太多物質反而有害。
問:近年香港政治、經濟環境變化很大,我們的出路如何?香港人要怎樣才可維持競爭力?答:這是我與所有香港人也關心的問題。率直地說,麵對今天的競爭,香港人需要拋開昔日自滿的心理。如何令我們在將來與外國及國內的技術及經營方式接軌十分重要,我對香港還是充滿信心。
香港的優點很多,我們的銀行體製、對外通信、海陸空運均不俗,很有前途,但今天還是要抱著急起直追,追求卓越的精神。
問:那麼香港人應維持怎樣的素質呢?答:人才最重要,不論是服務業、旅遊業以至貿易中心等。人才包括移民及剛才提及香港需要的技術人才,這裏的技術也不一定是高技術,隻要是我們缺乏的,例如某種地方菜式的廚師,也要去吸納。
當然要有一定的製度,正如當年移民潮時期加拿大的計分製,但我們的家庭團聚名額訂出後便不應改變。相信特區政府已看到香港麵對的競爭,幸好我們由於昔日剩餘的儲備充足,人們的儲蓄也多,在短期內可做支持。
問:潮州人多做小生意,依賴節儉、勤勞,與海派風格不一樣?作為華人資本家領袖,如何對外競爭?答:幾年前我去汕大開校董會,市領導安排在飯後會見大群記者,被問及:“潮州人以你為榮,你又會否以身為潮州人為榮呢?”這個問題不可猶豫作答,我在兩秒內便回應道,我以身為中國人為榮。
在我心中,同事中有不同民族,會說潮州話也不會有特別好處。潮州人有其長處,也有其短處。潮州人戰前多從事米鋪、木材、煤炭、苦力、拉車等工作。但近幾十年潮州家庭亦著重第二代教育,但必須記著身為中國人,事業有成當然應該對家鄉有貢獻,但更要遠大思想,不止中國,甚至放眼世界。
在事業上誰有貢獻、有歸屬感,便可成為公司核心人物,自然形成大群親信,不分國籍。在我兩個兒子加入公司前,我的機構內並無聘用親屬,我認為親信亦不等於親人。
但我並非不愛家鄉,我放了不少心血在家鄉,沒有任何一個生意比汕頭大學更占用我的時間,最初十年我每次到汕大均工作直至淩晨二三時。
問:成功領袖的模式應如何?你有何不足之處及成功必備的特點呢?答:我不算十分成功,我也有短處,但人沒有十全十美,要盡力去追求完善。作為一個領袖,第一,最重要是“責己以嚴,待人以寬”,第二,要令他人肯為自己辦事並有歸屬感。
機構大必須依靠組織,在二三十人的企業,領袖走在最前端便最成功。規模擴大至幾百人,領袖還是要去參與工作,但不一定是走在前麵的第一人。再大便要靠組織,否則,便遲早會撞板,這些例子很多,百多年的銀行也一朝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