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蘭想了一條計策:就說屈原向張儀索取賄賂,由鄭袖在懷王麵前透出這個風聲。張儀大喜說:“王後肯出力,真是秦楚兩國的福分了!”張儀布置停當,就托子蘭引見懷王。他勸懷王絕齊聯秦,列舉了很多好處。最後道:“隻要大王願意,秦王已經準備了商於地方的六百裏土地獻給楚國。”
懷王是個貪心的人,聽說不費一兵一卒,白得六百裏土地,如何不喜。回到宮中,高興地告訴了鄭袖。鄭袖向他道喜,可又皺起眉頭:“聽說屈原向張儀要一雙白璧未成,怕要反對這事呢!”懷王聽了,半信半疑。
第二天,懷王擺下酒席,招待張儀。席間討論起秦楚友好,屈原果然猛烈反對,與子蘭、靳尚進行了激烈爭論。他認為:放棄了六國聯盟,就給秦國以可乘之機,這是楚國生死存亡的事情啊!他痛斥張儀、子蘭、靳尚,走到懷王麵前大聲說:“大王,不能相信呀!張儀是秦國派來拆散聯盟、孤立楚國的,萬萬相信不得……”懷王想起鄭袖所說,果然屈原竭力反對秦楚和好,又貪圖秦國的土地,不禁怒道:“難道楚國的六百裏土地抵不上你一雙白璧!”就叫武士把他拉出宮門。
屈原痛心極了,站在宮門外麵不忍離開,盼著懷王能醒悟過來,改變主意,以免給國家帶來災難。他從午站到晚看見張儀、子蘭、靳尚等人歡歡喜喜,高高興興走出宮門,才絕望了。他歎著氣喃喃地說:“楚國啊,你又要受難啦……”屈原回到家中,悶悶不樂,想到親手結成的聯盟一經破壞,楚國就保不住眼前的興旺,不禁頓腳長歎。
替他管家的姐姐女媭問明情由,就知他遭到了小人的陷害,勸他不要再發議論了,屈原道:“我是楚國人,死也不能看到楚國遇到危險啊!”他認為懷王會醒悟,定會分清是非的。隻要懷王回心轉意,楚國就有辦法了。但是懷王不再召見他,他越來越憂愁,常常整夜不眠。他寫了一篇名叫《離騷》的長詩,把對楚國的憂愁和自己的怨憤都寫了進去。“離騷”就是“離憂”,人在遭遇憂愁的時候,怎不呼叫上天和父母,以抒發自己的怨憤呢!
這篇詩傳到宮中,子蘭、靳尚等人又得了攻擊的材料,說屈原把懷王比作桀紂。懷王一怒,撤掉了屈原的官職。郢都的空氣快把屈原逼瘋了。女媭勸他換個地方去休養一陣,他大聲說:“我不能帶著楚國和百姓一起走呀!”但在女媭的日夜勸說下,他到底搬出了郢都,準備住到漢北去。他走一陣,又回望一陣,這雄偉的郢都城啊!
屈原掛念著國事,到一處就歇幾天,打聽一下消息。有一天,他看到一座古廟裏的牆壁上,畫著天地神靈和古代聖賢的故事。聖君賢王的事跡觸動了他的心事,他想不通懷王為什麼這樣糊塗。他對神靈大聲喝問:“這世界究竟有沒有是非?!”因此寫成了《天問》這篇長詩。神靈沒有回答他,可事實卻對他作了回答。當懷王和齊國斷絕了邦交,拆散了聯盟以後,就派人跟張儀到秦國去接收土地。
將近秦都鹹陽,張儀裝作喝醉了酒,在下車時跌了一跤,推說跌傷腿,就別了楚使,先進城去了。楚使住在客棧裏,天天去見張儀。張儀總是推托腿傷未愈不能接見。一直過了三個月,張儀得到六國聯盟確實已經瓦解了的消息以後,才出來接見楚使。
當楚使提到交割土地時,張儀賴得一幹二淨。他說:“我說獻給楚王的,是自己的六裏俸地。秦國的土地怎麼能夠獻給人呢?”楚使有口難辯,隻得空手回來報告楚王。這一來,可把懷王氣昏了。他仗著這幾年養精蓄銳,兵糧充足,就派了大將屈平,帶領十萬大軍,進攻秦國。
秦王立刻改變了攻齊的計劃,索性聯合齊國,分兩路迎擊楚軍。楚軍擋不住兩國的夾攻,連打幾個敗仗,屈平陣亡,秦兵占領了楚的漢中地方。消息傳到漢北,把屈原急壞了。他憤怒、歎氣,最後決定趕回郢都,設法去抵抗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