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播音主持藝術改革,關於先進文化的導向和品位問題,是教育部的重大課題,盡管推遲了兩年,我們課題組的任務總算基本完成了。雖然還有許多問題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但是,目前的現實情況和事業的迅速發展,以及業界所麵臨的主要問題,我們確實經過了艱苦的調查,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結合國內外的學術前沿成果,謹慎地作出了我們的小結。由於理論水平有限,學術視野不廣,肯定還存在著諸多不足。這本著作的出版,隻是用來提供參考,那參考價值,就要由管理者和實踐者來評判了。
任何學科和專業,都時刻處於變化的過程中。我們這個新興學科,至今仍然帶有稚嫩性,起步晚,資料少,有聲語言傳播屬於“口耳之學”,光靠文字表述,困難很大。由視聽材料中概括和提煉,常常出現研究主體主觀判斷的偏差,同時,量化標準也會造成掛一漏萬的失當之處。因此,還需要進行長時間的觀察與思考。但是,能夠研究出如此眾多而較高層次的問題,也是難能可貴的了。
我們堅持我們民族語言文化的規範性和示範性,把“語同音”當做曆史使命來對待,而廣播電視語言傳播,恰恰是一種榜樣的力量。它不僅在具體傳播中形成規範形態,並且會在整個民族精神生活中,發揮示範的功能,推進和提升全民族的綜合素質,朝著更高級、更普及、更廣泛、更精美的境界奮力前行!
這本專著,由張頌牽頭負責,形成整體框架,課題組的幾位成員分頭負責,第二章由柴璠撰寫,第三章由曾誌華撰寫,第四章由李鳳輝撰寫,第五章由張政法撰寫,其他章節由張頌撰寫。這本專著,連同其他幾本著作(魯景超《廣播電視有聲語言傳播受眾心理研究》,陳曉鷗《廣播電視語言傳播風格多樣化研究》,李洪岩、柴璠《廣播電視語言傳播文化品位及審美趨勢研究》,張頌主編《聚焦世界華語播音》,付程主編《播音主持教學法十二講》)一起,奉獻給我們的時代,奉獻給我們的事業,表達我們的些許熱忱,承擔我們的些許責任。
盼望著批評,期待著指正。
最後,由衷感謝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的領導和責任編輯對本課題的支持與關愛!
著者
2009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