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有聲語言大眾傳播的生命活力(13)(1 / 2)

在既適宜又有功效的情況下,有聲語言大眾傳播較好地履行了其傳播責任和社會責任、貫徹了傳播意圖、傳播富於活力並激活和促進了傳受雙方的生命活力;在不適宜無功效的情況下,有聲語言傳播無法履行所應承擔的責任,達到預期的目的,傳播主體在濫用話語權的同時不能有效地展現和增強自己的生命活力,而接受主體也因此浪費了時間而無所收獲;在隻適宜而功效不大的情況下,傳播主體可能隻注重於傳播形式的流暢、連貫、新穎而忽視了意義的建設,或者隻關心個人的發揮和表演而忽視了受眾的存在,或者隻關注階段性的功效而破壞了整體目標,這樣的有聲語言大眾傳播看似生動鮮活,卻缺乏感動的力量和生長的潛力;不適宜而有功效的情況,往往是傳播主體為了追求整體的功效,在傳播過程中或采用逆向思維、“驚奇手段”,或采用藏拙內斂、“拋磚引玉”的手法,看似異於常態,但是卻形成了傳播的整體和諧,取得了良好功效,生命活力也在整體和諧中得以生成。和適宜性一樣,功效也存在著階段性的功效和整體性的功效。如果把功效的整體性與階段性和功效性與適宜性的多種可能組合起來,就會出現極為複雜的情況,對此,我們不進行條分縷析的追蹤與描述,我們需要把握的原則仍然是:適宜與功效是不可分的,適宜是為了功效的適宜,沒有功效的適宜對於大眾傳播沒有意義;功效是在適宜中出現的,有功效的“不適宜”在更高層次的整體中也是適宜的;最後,整體的功效大於階段性的功效。

可見,有聲語言大眾傳播不能隻停留於“語言的狂歡”層麵上,而是要立足於整體,有效貫徹傳播的意圖和目的。

(二)適切節目類型和整體風格

主要體現在:

1.適切節目類型

就主持人節目來說,大致可劃分為四類:新聞評論類、知識服務類、教育欣賞類、綜藝娛樂類。不同類型的節目在質量和要求上既有共同點,也存在著差別。共同點是:語言規範,聲音圓潤,語流暢達;內容完整,層次清楚,轉換自如;狀態自如,感情豐富,基調恰當;反應敏銳,應答妥帖,交流真誠;儀態大方,舉止文雅,表情自然。差別有:新聞評論類,敘述清晰,邏輯嚴密,重點突出,分寸適當,神情穩重;知識服務類,透徹講解,細心指點,熱情關懷,簡潔明快,神情專注;教育欣賞類,耐心辨析,區分難易,揭示深意,音韻優美,神情舒緩;綜藝娛樂類,主線明確,貫穿自然,導引靈活,輕鬆熱烈,神情生動。不同類型的節目有不同的特點和不同的“質量標準”,其中也包含著受眾不同的心理期待,對傳播主體也提出了不同要求。在麵對不同類型的節目時,傳播主體應準確辨析,適時定位,根據節目的要求來調整自己的傳播狀態。

當前流行一種“新聞故事化”、“故事戲劇化”的做法,把已經發生過的新聞或者加以演繹和模擬,或者繪聲繪色地添加許多細節,在講述之時常給人幾分戲說的感覺,在再現之處不免有一些誇大的成分。這樣的新聞也許在轉述、描述之外,加上了一些再現、評述的成分,確實有幾分生動、鮮活、刺激的意味,但是一旦蔓延到整個頻道、頻率,新聞的真實、客觀、嚴肅、可信必然會受到衝擊,並會最終遭到質疑。創新是可以的,但罔顧節目的基本要求和受眾的接受心理,這樣的創新必然走向失敗。所以說,關鍵還在於適切、適度。

2.適切整體風格

風格的形成是一個複雜的係統,既要受到時代、民族、地域、文化等宏觀背景的製約,也和傳播主體的生活閱曆、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文化素養、審美情趣、個性特征息息相關。同時,節目的風格和傳播主體的風格也是不可分割的,播音主持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節目的風格。

在傳播實踐中,不同節目有不同定位,也有著不同的節目風格。節目的風格是多種多樣的:一般來說,新聞類節目要求莊重大方、深刻嚴密、樸素簡練;娛樂類要求熱情生動、機敏靈活;服務類要求親切周到、準確透徹;少兒類節目要求活潑新穎、清晰簡明……而不同的傳播主體在不同的節目中盡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或者大氣磅礴,或者深婉細膩,或者熱情生動,或者幽默機智,或者體貼敏感,或者含蓄內在,或者犀利尖刻,或者老辣深沉……《文心雕龍》有所謂“奇正雖反,必兼解以俱通;剛柔雖殊,必隨時而適用”的說法,是說長於創作的高手能夠掌握不同的表現手段,並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時調整以達到最佳效果。在不同的節目中,傳播主體也應根據不同內容、不同對象適時調整自我的傳播行為,使節目定位、整體風格、個人表現有機地融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