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有聲語言大眾傳播的生命活力(12)(1 / 2)

三、有聲語言大眾傳播生命活力的生長性內涵

首先,有聲語言大眾傳播生命活力具有時代性。

時代不同,社會的環境、風尚、取向不同,其社會價值、人生追求、審美趣味、生活焦點、文化氛圍等方麵也存在著差異,生活其中的主體所進行的社會實踐、努力方向、表現形式也自不同。大眾傳播作為人類的社會化活動之一,與具體的時代背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傳播手段、傳播觀念、傳播手法都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齊越曾經說過:“當我的心和人民的心息息相通,和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時,我的播音才有生命力。”有聲語言大眾傳播的生命活力就是在與特定的生存環境、社會狀況、時代潮流相適應、相協調,與特定時代的受眾需求相契合中產生的,隨著時代的變遷,其表現形態和具體內涵都會隨之變化。隻有把握到時代的脈搏,順應時代的潮流,才能有效地形成有聲語言大眾傳播的生命活力。

在當前的實踐中,少有脫離時代的大眾傳播,但是遊走於時代邊緣的有聲語言創作卻並不鮮見。當前的中國社會處於飛速發展的階段,社會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人民群眾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文化需求越來越多元化了,但是,為建設和諧社會而不懈努力的積極向上的一麵是主流,中華民族在世界中存在感的增強、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主體性的提高、全社會對民族複興和美好未來的希望、憧憬的強化,彙聚成一支宏大的時代主旋律!大眾傳播應能反映和融入這一潮流之中,帶給人民群眾以自信的心態、生命的尊嚴、生活的激情、創造的活力。但是,一些傳播卻遊走於時代的邊緣,把一些支流作為傳播的中心,以追新獵奇、鼓吹官能享受為能事,把滿足人的物欲、貪欲、征服欲作為吸引眼球的“利器”,與當代社會的主流背道而馳,這樣的傳播必將為時代所拋棄,哪裏有什麼活力可言!

其次,有聲語言大眾傳播生命活力具有民族性。

如同時間和空間不可分割一樣,時代性和民族性也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如果說時代性偏重於時間的維度,民族性則強調了傳播的空間維度。

在當前的社會曆史階段,任何大眾傳播都不能超越特定的國家利益、特定的社會生活和民族文化心理。這是與大眾傳播自身的政治經濟歸屬、對象的具體性和差異性相關聯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們,生活習慣不同、道德觀念不同、文化認同不同、接受心理不同,對傳播的需求和期待也不同。適應民族性要求的傳播,就容易契合人心,就容易被人接受,就有利於強化民族的凝聚力,有利於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展。反之,就會使民眾產生抵觸心理,就會被拒絕。正如張頌教授所說的:“我們的優秀民族文化傳統,我們的主流意識形態,我們的本土話語特質,是人文關懷的核心內容和獨特形式。”適應民族性的要求,也是大眾傳播人文關懷的重要內容之一。

有聲語言大眾傳播的生命活力也不能違背這一規律。當前的有聲語言大眾傳播中,不乏盲目追求收視率,把新鮮、刺激放在第一位的情況,內容上,物欲化、私欲化,大肆進行感官刺激、金錢刺激甚至是情欲刺激,鼓動金錢至上、一夜暴富、“夢想成真”等機會主義和不勞而獲思想。形式上,瑣碎、戲謔、媚俗,缺乏尊嚴感、莊重感和美感。

因此,有聲語言大眾傳播的生命活力還在於與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聯動上,它來源於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並將豐富、充實和發展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

正是在把握時代脈搏、彙入時代大潮、吸取民族文化精華、推動民族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在辨別、剔除、抗拒逆潮流而動、不顧國情的思潮、傾向的過程中,有聲語言大眾傳播獲得了價值和意義,獲得了生命的內涵和活力。

四、把握實現整體和諧的關鍵——“度”

整體和諧不是自發出現的,而是在有聲語言大眾傳播各個環節的對立統一中形成的,而這個統一是作為有聲語言傳播核心的傳播主體有意識地調控、駕馭的結果。把握好有聲語言大眾傳播各個方麵、各個層次的“度”是有聲語言大眾傳播生命活力實現整體和諧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