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指出荊軻的失誤與缺陷是容易的,可要我指出他不是一個完全而徹底的壯士,指出他之所以沒有幹掉秦贏政是由於他貪生,或是由於他還不想死,指出他不是一個真正的英雄,並否定他的價值取向,我卻感到障礙重重。
荊軻謀殺秦王的大舉,荊軻臨終所表現的從容與鎮定,早就固定在中國人的印象之中了,動搖它,摧毀它,不但費力,而且碰壁。中國人是非常喜歡荊軻的,並對他懷有深沉的敬意,這有難以計數的文學藝術作品可以證明,包括陶淵明先生的詩。
荊軻屬於那種流芳百世的人,他的故事到處傳頌,並將繼續傳頌。
懷疑這樣一個享有盛譽的人,還要到幽暗的曆史之中調查他,並借助一些高新觀念分析他隱秘的心理,甚至得出損害荊軻的結果,確實有一點冒天下之大不韙。但我卻將執意進行自己的工作,我不會由於社會的成見與謬論便置求索於不顧。
我不敢狂妄地認為自己發現的將一定是真理,我隻是認為真理不會像玫瑰一樣伸手可摘,因為在我看起來,真理往往混跡於成見之中,藏身在謬論之後,需要上天入地發現他。
在我看起來,真理是高於感情的。我以為,一個人或一個民族的精神要不斷升華,不斷高貴,就必須有使真理超越感情的勇氣。
荊輛這個人,我小時候就知道,並迷戀他。
在過去的農村,是沒有什麼可裝潢房子的,無非是貼一些彩色的年畫而已。不過有了它,也就有了喜慶,甚至有了文化。我家的年畫並不怎麼豔麗,它隻是貼在牆上的一個係列條幅,然而它三突出的一個人,能夠緊緊吸引我。當我靜靜躺在床上胡思亂想的時候,眼睛總是盯著他,並會久久駐留在他身上。他盤著古怪的發髻,他所穿的斜襟褂子顯然有一點醜陋。可他卻極其勇敢,他握著匕首逼向一個十分威嚴的人。我一個人待在房中感到揪心,也感到提神,我覺得有一種緊張的氣氛似乎要從牆上噴射出來,彌漫在房中,幾乎要淹沒了我。
大約是祖父告訴我,他是荊軻,故事為荊軻刺秦王。
我很不習慣荊軻的名字,小時候一直不習慣。我覺得它像他的發髻一樣古怪,甚至覺得荊軻就不是人的名字。它倒是像一輛紡車,一件收割小麥的工具。但他的名字卻終於刻在我的腦子,我想到荊軻,便看見他握著匕首的樣子。
讀了司馬遷的文章,荊軻破雲而出,有了豐滿的血肉。我欽佩他,尊他為壯士。在我風華爍爍的青春季節,我理想的天空,曾經雲霞似的飄動著朵朵榜樣,荊軻便是我所愛的數一數二的古典英雄。
我以為,荊軻把人所有的一種瀟灑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了,我十分羨慕這個人。我甚至在某個危險的歲月呼喚中國出現新的荊軻,並想象著我就是荊軻,想象著我在一個風高月黑的夜晚悄悄潛人了秦國,計劃著要為正義而獻身。
不過恰恰是我在想象之中做了荊軻的時候,發現了荊軻的破綻。破綻漸漸擴大,並導致我改變了對他的態度。
在我看起來,荊軻是那種自負的人。讀了一定的書,喜歡劍術,有懷才不遇之感。荊軻所在的時代,是一個由天下混戰到天下統一的時代,戶籍的管理很是鬆懈,人可以自由走動。荊軻就是四處走動的:他出生於齊國,之後遷居衛國,由於衛國冷落了他,又遷居燕國。
荊軻顯然是在尋找發展的機會,希望有人提攜和任用。不過他內斂,他的具體想法一直像煙霧一樣是朦朧的。我不知道誰胃旨看出來荊軻到底要做什麼,反正我沒有看出來。但我卻能清楚地感到他鬱鬱寡歡,意誌消沉。
他走動多年的主要收獲是結交了一些社會名流。燕國的田光,德高望重,似乎很是賞識荊軻。
荊軻羈旅燕國的時候,燕國出現了很大的危機,危機當然是由秦國引起的。秦國是要統一天下的,遂在消滅韓國之後,轉身把矛頭對準了趙國。燕國與趙國毗鄰,於是即將在趙國燃起的戰火就使燕國一片驚慌。
有意思的是,燕太子丹比燕王喜似乎還要焦慮。更有意思的是,燕太子丹在焦慮之中策劃著一個異奇的方案,便是打算派壯士到秦國去劫持秦王,逼他歸還列國的領土,或幹掉他,並乘秦王之死所引起的內亂之機打敗秦國。
燕太子丹策劃的方案,多少是受了曹沫的啟示。曹沫是魯國的將軍,曾經在魯莊公與齊桓公會晤之際,以匕首劫持齊桓公,從而收複了魯國的領土。也許曹沫的成功,激發了燕太子丹的靈感,他要尋找自己的曹沫,並實施其謀殺計劃。
燕太子丹小時候在趙國當人質,秦贏政由於其父親也在趙國當人質,便出生於趙國,並長於斯,遊於斯。於是燕太子丹與秦贏政就都是身處異邦,同病相憐,成為夥伴。
幾年之後,秦贏政隨父親回歸秦國。父親做了秦王,他遂為秦太子。父親逝世,他便即秦王之位。但燕太子丹卻繼續做人質,其變化僅僅是,他從在趙國做人質變化為在秦國做人質了。燕太子丹天真地認為,由於他和秦贏政曾經在一起玩耍,是夥伴,秦贏政便會照顧他的,而且他也希望得到照顧。
不過事實是,秦王不但沒有照顧他,反而對他不友好。這使燕太子丹感到極其屈辱,便提出要返燕國。秦王還客氣,倒是同意了燕太子丹的要求,隻是有一個條件,秦王說:烏白頭,馬長角,天雨粟,你就可以返燕國了。
燕太子丹覺得秦王欺人太甚,十分憤怒,遂在夜色之中潛人燕國。
容易得出的結論是,燕太子丹之所以要製定謀殺方案,是由於他怨恨秦王,並要以幹掉秦王的措施保衛燕國。不過我以為,這僅僅屬於表麵現象。在我看起來,謀殺方案之源,在於燕太子丹對秦王懷有一種人骨人髓的恐懼。燕太子丹偷偷離開秦國,顯然大大冒犯了秦王的尊嚴。他很清楚,以秦王的褊狹和暴戾,秦國吞並燕國之後,秦王將注定會用非常的手段報複他。
依常規,秦國占領了燕國,燕太子丹作為燕王的接班人,當然是要分攤一些亡國之難的,也會感到悲哀。不過由於他和秦王有過一場心理之戰,由於他不堪忍受秦王的冷遇和淩侮,擅自去秦而回,由於他尖銳地悖逆了秦王的意誌,他感覺,在秦國占領了燕國之後,他將不但會陷人亡國之難,他會悲哀,而且他將麵臨一場秦王對他的嚴酷懲罰。
燕太子丹對秦王的恐懼,實際上已經超出了一個燕王接班人對喪失燕國的恐懼,也超出了燕國任何一個人對秦國的恐懼。在我看起來,燕太子丹是極力要擺脫這種恐懼的,因為恐懼使他不得安生。遺憾的是,他難以克服自己的這種恐懼,恐懼仿佛滴在了他的血液之中,於是他就構想了一個謀殺的方案以克服之。
按照燕太子丹的策劃,最好的結局是劫持秦王,從而使秦國歸還它過去吞並的列國的領土,最壞的狀態是幹掉秦王。秦王之死,當然不是秦國之死,但秦王之死卻能消除燕太子丹對秦王的恐懼。倘若秦王之死能引起秦國內亂,並乘其內亂之機,燕國聯合列國打敗秦國,那麼最壞的狀態就會反彈為最好的結局了。
燕太子丹的構想顯然充滿了個人情緒,並帶著浪漫色彩。他沉溺於自己的夢幻,又激動,又緊張,難以自拔。
燕太子丹的方案,顯然屬於絕密一級的事情,他隻是向自己的先生鞠武作了通報。他把謀殺計劃告訴給鞠武,無非是要鞠武給他介紹一個行動人。也許鞠武知道燕太子丹的性格,遂多少發表了一些能夠啟示燕太子丹的意見之後,勉強認同了他的構想,隨之介紹了田光。
不清楚為什麼要讓田光做謀殺的行動人,我想,可能是田光曾經有過謀殺的經曆吧。總之,田光拜見了燕太子丹,但他卻認為自己衰老,害怕自己不能完成任務,遂介紹了荊軻。
遵田光之囑,荊軻來到燕太子丹的府第。燕太子丹看到的荊軻,是一個相貌堂堂的人,三十歲左右,文雅而審慎。燕太子丹說:燕國能有你荊軻這樣的人,是天憐憫燕國了。隨之把謀殺計劃告訴給荊軻,並請求他完成。燕太子丹的方案驚心動魄,荊軻久久沉默,之後表示:事情重大,不能勝任。
荊軻的推辭,顯然是他認為到秦國去謀殺秦王非常困難,他不敢隨便接受,以防耽誤燕太子丹的構想。不過他的推辭,也有這樣一種可能,荊軻覺得燕太子丹的謀殺計劃完全是荒誕的,隻是他不好指出其荒誕,遂以不能勝任為理由,從而擺脫之。荊軻的推辭,當然還有這樣一種可能,盡管他認為謀殺秦王很是困難,可它卻仍不失為一個方案,隻是奇異了一點,而且做起來並非將一定就會失敗。他委婉地拒絕燕太子丹,很可能是在待價而沽,不然怎麼體現自己的意義呢?
荊軻的推辭,使燕太子丹感到意外,但他卻不失望,因為荊軻知道了他的計劃,荊軻便有了為之保守秘密的責任,甚至荊軻知道了他的計劃,就是被他圈套進來了或被他裹挾進來了。如果荊軻要跑出去,那麼荊軻便成了一個泄密的管道。燕太子丹顯然是不會讓荊軻帶著他的計劃跑出去的,甚至為了堵塞泄密的管道,他是會要了荊軻的性命的。
何況田光在舉薦了荊軻之後便自刎了。田光以死封閉了自己的嘴,從而避免了燕太子丹的懷疑。
田光之死,多少對荊軻造成了壓力,這是燕太子丹能夠感到的。他發現,盡管荊軻表示自己不能勝任,但荊軻卻沒有完全拒絕。他發現荊軻實際上處於一種斟酌之中。
總之,燕太子丹是不準備放荊軻走了。他似乎已經下了決心,一定要荊軻成為謀殺的行動人。
荊軻忽然看到堂堂燕王接班人跪在他的腳下,向他磕頭,盼他千萬不要辜負燕國之重托,還承諾給他提供種種應有盡有的享受。
如果一個人對你寄予了最重要的希望,並以最誠懇最迫切的態度請求你,可你卻拒絕了他,他會怎樣呢?他會沮喪,怨恨,惱羞成怒,甚至會殺了你,何況請求你的人不是普通的人,是燕太子丹。荊軻一下覺得自己是不能推辭了,推辭將會遇到麻煩。他覺得自己要明智地進行選擇,必須接受燕太子丹的請求。
我以為,完成一項難度很大的謀殺任務,除了要求行動人一定要有機智和冷靜的素質之外,還要求行動人有果敢與殘酷的素質。然而以我的分析,我覺得荊軻是一個多情善感的人,有一點仁弱。
有三件事情,使我感到他性格的迷離。
一件事情是他對蓋聶輕蔑和挑釁的反應。荊軻有一年在榆次碰到一位劍術高強的人蓋聶,遂登門請教。荊軻還沒有開口,蓋聶便把一雙威脅和拒絕的眼睛擺給了他,顯然是要用目光趕他走。此時此刻,荊軻竟閉著嘴,默然而去。荊軻之舉,可能是鄙薄蓋聶的粗陋,認為不屑較量,較量將玷汙自己,也可能是怯於蓋聶的驕橫與凶悍,需要回避其鋒芒,以免傷害了自己,也有可能是他對蓋聶這家夥既嫌惡又畏懼,他以自己的嫌惡掩飾了自己的畏懼,從而巧妙地維護了自己的尊嚴。總之,他默然而去。
一件事情是他對魯句踐非禮所表現的態度。博戲是類似於象棋的一種智力競賽,荊軻和魯句踐在邯鄲博戲的時候,為爭道得罪了魯句踐,魯句踐居然翻臉大罵荊軻。叱吒之下,引來很多人,他們以為馬上將會有一場激烈的械鬥。實際上並沒有出現任何熱鬧,因為荊軻悄然起身,一聲不吭地離開了。
一件事情是他的高歌和痛哭。在燕國,荊軻結識了高漸離。盡管高漸離是一個殺狗的,但他卻懂音樂,善擊築,高漸離擊築而出的曲調往往回腸蕩氣。荊軻和高漸離遂為知己,他們經常做的事情是,在燕國薊城的酒肆且飲且唱。當然是高漸離擊築,荊軻高歌。到了傷心之處,荊軻總是痛哭不已,淚流滿麵。
在我看起來,一個執行謀殺計劃的人,如果他的性格有仁弱和多情善感的特點,那麼他將難以保證自己在謀殺的關鍵一刻不猶豫,不遊移,他也將難以抵抗生的吸引和死的排斥,從而影響他充分發揮自己的能量。
也許荊軻需要一個適宜其性格的工程讓他完成,以煥發青春,為社會有所貢獻,但命運卻攤派給他了一個謀殺秦王的工程。命運有自己的安排,荊軻無可奈何。
誰都在命運的把握之中:聰明絕頂也好,權勢顯赫也好,明哲保身也好,其統統擺脫不了命運的控製。我為庸碌之輩,當然也處於命運的指撥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