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說:“嗯,有理。繼續講下去!”
宋玉說:“登徒子跟我正相反。他那老婆,蓬頭垢麵,醜陋極了。這樣的女人登徒子居然非常喜愛她,兩個人恩恩愛愛的,一口氣生下5個孩子。這怎麼解釋呢?這說明登徒子離不了女人,說明他饑不擇食。大王,您說,他這不是好色是什麼呢?”
宋玉這番話,可謂振振有詞、頭頭是道。於是“登徒子”從此成了色鬼的代名詞。
巧諫齊景公
一樁平凡的小事,一席普通的交談,聰明的晏子都能抓住機會,巧妙地勸諫景公,減免刑罰,這免除了許多人的痛苦和不幸!
齊景公在位期間,特別喜歡修建亭台樓閣,以遊玩觀賞;喜歡穿戴華貴奇異的服飾,以圖新奇和開心;喜歡通宵達旦地飲酒作樂,過著奢侈豪華的生活。晏子做景公的宰相時,則用儉樸的生活約束自己,以勸諫景公。景公多次給他封賞,都被他拒絕了。景公很尊重晏子,不忍心讓他過著平民一樣艱苦清貧的生活。有一次,景公趁晏子出使晉國不在家的機會,給他建了新房子。誰知晏子一回來,就要把新房子拆了,給鄰居建房,把因給他建房而遷走的鄰居們請回來。景公知道了,很生氣,說:“你不願打擾百姓、鄰居,那麼請你在宮內建一所住房行嗎?我想和你朝夕相處。”
晏子一聽,急了,說:“古人說,受寵信要知道收斂自己。您這樣做雖然是想親近我,但我卻會整天誠惶誠恐。我一個臣子怎麼能這樣做呢?那隻會使我與您疏遠。”
景公無法強求,隻好退一步說:“你的房子靠近鬧市,低濕狹窄,整天吵吵鬧鬧,塵土飛揚,不能居住。給你換一個幹燥清爽,安靜一點的地方總行吧?”
晏子也不接受,他連忙辭謝,說:“我的祖先就是世世代代住在這裏的,我能繼承這份遺產,就已經很滿足了,而且這地方靠近街市,早晚出去都能買到我所要的東西,倒也方便,實在不敢再煩擾鄉鄰再建房子。”
景公聽了,笑著說:“靠近街市,那你一定知道東西的貴賤,生意的行情!”
“當然知道。百姓的喜怒哀怨,街市貨物的走俏滯銷,我都很熟悉。”
景公覺得有趣,隨口問道:“你知道現在市場上什麼東西貴?什麼東西賤?”
那時,景公喜怒無常,濫施刑罰,常常把犯人的腳砍下來,因而市場上有專門賣假腳的。晏子有心趁機勸諫景公,便說:“據我所知,假腳的行情看漲,而鞋子卻賣不出去了。”
景公馬上收斂起笑容,臉色非常嚴肅,再不作聲。這事對他觸動很大,過了不久,他便下令減免刑罰。
杜襲諫曹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高明的醫生會在良藥外邊裹上糖衣,傑出的智者會把忠言說得同樣入耳動聽。
三國時期,曹操準備鎮撫關中以後,即回師洛陽,可是關中某地豪強許攸拒絕率部歸降曹操,還說許多謾罵曹操的話,曹操大怒,準備下令征討許攸。
群臣紛紛勸曹操用招撫的辦法使許攸歸順,以便集中力量對付蜀吳軍隊的侵擾。曹操絲毫聽不進去,且橫刀膝上,群臣們嚇得誰也不敢作聲了。留府長史杜襲卻仍上前勸諫,曹操劈頭喝道:“我的主意已定,你不要說了。”
杜襲問道:“您看許攸是什麼樣的人呢?”
曹操怒衝衝地說:“不過是個匹夫罷了。”
杜襲說:“對呀,隻有賢人才了解賢人,聖人才能理解聖人。許攸這樣的人,怎麼能了解您的為人呢?所以您犯不著去跟他生氣。現在大敵當前,豺狼當道,您卻要先去打狐狸,人們會議論您避強攻弱的。這樣的進軍算不上勇敢,收兵也算不上仁義。我聽說力張千鈞的巨弩,不會對小老鼠扣動扳機;重逾萬石的大石,不會因小草棍的敲打而發出聲音。現在一個小小的許攸,哪裏值得勞您的大駕呢?”
曹操聽了這番話,覺得很入耳,便爽快地接受了杜襲的勸告,以優厚的條件去招撫許攸,許攸果然被招服了。
諫莊公
說辯,要注意環境和氣氛是否合適。如果沒有合適的環境和氣氛,就沒法創造出這樣的氛圍,借以打開僵局,說服對方。
鄭莊公之母薑氏,在生他的時候,受到驚嚇,所以對莊公有厭惡之意,而偏愛其弟共叔段。平王十三年(公元前772年)薑氏縱容共叔段謀反,鄭莊公設計殺死其弟,並將他的母親薑氏送往遠離京城的潁地居住,發誓說:“不到黃泉,母子決不相見!”
時間一長,鄭莊公不想一輩子背上棄母不孝的名聲,但後悔已來不及了。這時,潁地有一個管理疆界的小官,叫潁考叔,聽到這個情況後,就以獻野味為名,去見莊公。莊公命人殺了一隻羊招待潁考叔。吃的時候,考叔回答說:“我有母親,我的食品她都吃過了,卻沒有嚐過國君所賜的美味,請允許我帶這些肉回家給老母做湯喝吧。”莊公說:“你有母親可孝敬,我卻沒有了!”說完,不覺長歎。潁考叔說:“薑夫人在家安然無恙,為什麼說沒有了母親?”莊公說明了原因,並告訴他現在後悔了。潁考叔說:“這有什麼難的?如果把地挖到能見泉水處,再打個隧道,你母子二人在隧道裏相見,又有誰說你違背了誓言呢?”莊公聽後非常高興。於是掘地及泉,母子二人於隧道相見,和好如初。
楚文王受鞭刑
痼疾需下重藥。對於執迷不悟、剛愎自用的人,則需要在他的背上擊一猛掌,待其清醒,再進說詞。
楚文王得到一隻名叫茹黃的獵狗和一些名叫宛路的細長而直的竹子。他用這些竹子做箭杆,帶著獵狗到雲夢澤打獵,一去三個月不回來。他得到丹陽美女後,就縱情聲色,整整一天不上朝聽政。
一位名叫申的太保對楚文王說:“先王占卜讓我做太保,封象吉利。如今您得到茹黃之狗和宛路之箭,前去打獵,一去三個月不回來;得到丹陽美女,縱情聲色,一年不上朝聽政。您的罪應該施以鞭刑。”
文王說:“我從離開繈褓就列位於諸侯,請您換一種刑法,不要鞭打我。”
太保申說:“我敬愛先王之命,不敢廢棄。您不接受鞭刑,這是讓我廢棄了先生之命。我寧可獲罪於您,也不能得罪先生。”
文王說:“遵命。”
於是太保申拉過席子,文王伏在上麵。太保申把50根細荊條捆在一起,跪著放在文王背上,再拿起來。這樣反複做了兩次,然後對文王說:“請您起來吧!”
文王說:“同樣是有了受鞭刑的名聲,索性真的打我一頓吧!”
太保申說:“我聽說,對於君子,要使他心裏感到羞恥;對於小人,要讓他皮肉覺得疼痛。如果讓君子感到羞恥仍不能改正,那麼讓他覺得疼痛又有什麼用處?
”
太保申說完,快步離開了朝廷,自行流放到深淵邊上,請求文王治自己死罪。
文王說:“這是我的過錯,太保申有什麼罪?”於是改弦更張,召回太保申,殺了茹黃之狗,折斷了宛路之箭,打發走了丹陽的美女,奮發圖強兼並了39個國家,擴大了楚國的疆土。
李斯諫逐客
講道理離不開擺事實舉例子。在論辯中選用典型事例充分證明自己的觀點,必能使自己的論點嚴密準確,無懈可擊,令人信服。
呂不韋死後不久,秦王政下了一道命令:
凡是他國遊客,一律不準住在秦都鹹陽;凡是在秦國做官的他國人,一概削職,限三日內離開秦國。
這道“逐客令”一發布,呂不韋所豢養的門客紛紛被轟出了秦國。這裏麵有位楚國人叫李斯,頗有才學,秦王政曾拜為客卿,也在被轟之列。李斯心想,秦王政的“逐客令”,主要是由呂不韋謀反之事引起的。而秦王政是一位誌在高遠、求才若渴的君主。想到這裏,李斯於鹹陽城外寫了一封奏章給秦王政。
奏章裏說:
泰山不拒勺土才能成其高,大海不擇細流才能成其廣,王者不卻庶眾才能成其德。過去秦穆公稱霸,從西方的戎狄得到由餘,從東國的宛地得到百裏奚,迎來宋國的蹇叔,從晉國求得公孫枝和丕豹。孝公用商鞅變法,惠王用張儀破六國合縱,昭王用範雎獲得“遠交近攻”的計謀。這四位國君都是依仗客卿才取得成功的。客卿有什麼對不起秦國的?如果大王一定要驅逐他們,客卿們一定紛紛離開秦國而為別人所用,到時再想尋求效忠於秦國的人才就難上加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