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無善無惡心之體——陽明心學的世界觀(3)(3 / 3)

薛侃萬分地迷茫。

王陽明就舉例子說,比如你剛才對野草發出的感歎,你就是給它貼上了“惡”的標簽,對於“惡”的東西,人人都會動氣,一動氣,心情就受到幹擾,你心情不好,這個世界就不會好!不僅僅是被你評價為“惡”的事物會對你產生幹擾,就是被你評價為“善”的事物也會對你產生幹擾。比如被你評價為“善”的黃金,表麵上看是你喜歡它,你擁有它,實際上,當你喜歡上它時,它已經控製了你,時刻幹擾你。它在你手裏,你就過度興奮,可當它遺失時,你必然過度憂傷,你已經成了它的木偶和奴隸。

或許有人會問,如果我們對任何事物都沒有善惡之分,那豈不成了不必奮鬥就可衣食無憂的和尚?薛侃就問王陽明:“您說的無善無惡和佛家的無善無惡有什麼區別嗎?”

王陽明嚴肅地說道:“當然有區別。佛教把‘無善無惡’看得太重,總拿出來講。而且他說完‘無善無惡’後就什麼都不管了。比如他說糞便沒有善惡,哪怕床邊就有一堆,他也不掃除。而我們心學說‘無善無惡’,是不要刻意為善,更不可刻意為惡。”

薛侃好像有所領悟,點頭說:“既然草不是惡的,那麼,我就不拔除了。”

王陽明吸了口氣,說:“我才說完這是和尚的意思,你怎麼就來實踐了?如果草有妨礙,你就應該把它除掉。”

薛侃被王陽明弄得暈頭轉向,說:“這樣不就是在有意為善、有意為惡了嗎?”

王陽明說:“我說不刻意為善去惡,並非說全無‘好惡’,如果全無好惡,沒有是非之心,那連和尚都不如,你就會成為一個麻木不仁之人。所謂‘不刻意’,就是說‘好惡’全憑天理,再別無他意。就是不要刻意地和事物對立。你現在是為了保持花園,花園裏有草,這就妨礙你了,它妨礙你,你就該把它拔除。如果沒有拔除幹淨,你也不要放在心上。比如你今天拔了一天草,可還沒有拔完,那你也不要晚上想著草,一想草,就會想到它是惡的,如此,你就和草對立起來,它主導了你的情緒。你不能控製情緒,自然會被情緒所控製。”

薛侃這次好像真的明白了,說:“看來,善惡全然與事物無關了。”

王陽明說:“當然。善惡在你心中,遵循天理即為善,為氣所動即為惡。”

其實王陽明的意思隻是想告訴我們,想有正確的世界觀,就要取消我們和外物的對立。不以自己的好惡來評價外物,讓外物按照它們自己的規律去發展。比如你被雨澆成了落湯雞,不必惱火,因為雨就是要落到地上的,這是它的規律。比如你被別人誹謗,也不必憤怒,你不理它,它自然就按它的規律慢慢消亡。大風起的時候,要順風走,不要逆風行,你要遵守風的規律,這就是順應萬物,不要和萬物對立。

房子、車子、金錢各有它們的規律,它們也不過就是房子、車子、金錢,你不要給它們加上標簽,讓它們來指揮你,你不必把它們放在心上,隻需要向前努力就是了。

當我們做到不以自己的私意來衡量外物時,我們就不會受到外物的限製和支配,我們就可以支配自己,使自己的心靈得以安放。由於心即是理,你的心靈安放了,這個世界也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