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巴最後又說到死亡,其實,這不是第一次麵臨死神的召喚。死神經常聞著他的蹤跡追蹤他。他3歲那年,患急性病,昏迷半月。醫生查不出他是得了哪種病,無奈中宣布了他的死期。家人開始為他準備後事。誰想,這時正趕上一名同樣病的人來就診,而這名病人的病情更加顯著,是細菌感染。大夫們恍然大悟,桑巴原來也是同樣的病症。醫生給他重新治療……他活了。要不是趕上這麼一個同病相憐的人,桑巴3歲那年便結束了生命。一生隻活到3歲。
桑巴剛會遊泳那年,大概也就七八歲的樣子,他在河裏腳抽筋,沉入河底。岸上空無一人,桑巴以為這次必死無疑。但就在這時,岸邊突然出現了一位村民,偏偏還是一位水性很好的村民,救了桑巴。事後這位村民說,那天他是因為和自己的女人生了氣,才跑出來。如果那天這位村民的生活一切正常,該是在家裏吃午飯,那樣桑巴也就沒命了。桑巴活著,是因為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賭氣,是因為別人家的一件意外。
20多歲時的某一天,桑巴乘火車外出,卻趕上了火車出軌。桑巴坐的那節車廂,人員死傷最多,17人死,34人傷。列車在出軌前的5分鍾,桑巴上廁所,廁所卻正被使用。桑巴無奈,隻好到別的車廂去找廁所。事後桑巴得知,那位使用廁所的人,正是死者中的一個。桑巴冒出一身冷汗。他想,如果當時他先進的廁所,那麼他該是17名死者中的一個。
就在那生死的10天中,桑巴還想了很多很多。他發現人生原本是沒有規律的,你可能是這樣,也可能是那樣。你可能差一點變成有錢的富人,你也可能差一點淪為衣食無著的艱辛者。也許你本該活到70歲,但有可能你在10歲、20歲時便突然故去,可也沒準你活過了80歲,而且依然健康。這都可能,什麼都有可能。
既然任何事情都有可能,那你的人生還需要算計什麼呢?
美國心理專家威廉通過多年的研究,以鐵的事實證明,凡是對名利太能算計的人,實際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威廉說,太能算計的人,心率跳動都較快,常有失眠症。消化係統遭到破壞,氣血不調,免疫力下降;容易患神經性、皮膚性疾病。
一個太能算計的人,通常也是一個事事計較的人。無論他表麵上多麼大方,內心深處都不會坦然。而一個經常失去平靜的人,一般都會引起較嚴重的焦慮症。一個常處在焦慮狀態中的人,不但談不上快樂,甚至是痛苦的。
國學大師馮友蘭對那些經常算計人生的人告誡說:“你最好不要操心。你的根本錯誤就在於找個道理打量計算著去走。若是打量計算著去走,就調和也不對,不調和也不對,無論怎樣都不對;你不打量計算著去走,就全對了。人自然會走對的路,原不需你操心打量的。遇事他便當下隨感而應,這隨感而應,通是對的。要於此外求對,是沒有的。”
王陽明說:“周公製禮作樂,並非是他算計得來的,而是當時有這樣迫切的要求和機會,堯舜那樣偉大的人物難道不能製禮作樂嗎?當然可以,隻是他們沒有遇到如周公遇到的迫切要求和機會。”
所以,人生規劃無他,隻是個良知光明後的隨感而應,無物不照!
十一、解決囚徒困境的“誠”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這些概念和理論如果你還未完全透徹明白,那我告訴你,隻需要記住兩個字就可以徹底讀懂王陽明,這兩個字就是——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