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王陽明心學的命運(7)(3 / 3)

在高杉晉作的鼓吹下,這支民團式的軍隊迅速成長,很快就成為日本國內一支不可低估的軍力,在後來攘夷和與幕府的軍事鬥爭中,這支軍隊屢立奇功,也正是這支受到王陽明心學教育的軍隊後來結束了幕府在日本的統治。

高杉晉作被稱為日本陸軍之父,而另一位維新豪傑阪本龍馬(1836—1867年)則被稱為日本海軍之父。

阪本龍馬是日本海軍現代化的奠基人,也是現代航海、貿易、股份公司的先驅者,更是自由、平等、民權、憲政體製的倡導者。他的“船中八條”①是明治維新的理論基礎。

阪本龍馬受教於日本心學大師勝海舟。勝海舟把心學的精髓傳授給了他,那就是:行動在於我,評價在於他人,與我無關。阪本龍馬則自己悟出了王陽明心學的真諦之一:不能執,不要拘泥,永遠要與時俱進,走在別人前麵。

有這樣一個小例子很能說明阪本龍馬的不執與變通:他曾經對一位朋友說:“今後在室內亂打亂鬥的情況會多起來。我喜歡小太刀,小太刀靈活,比太刀實用(當時流行太刀)。”不久,這位朋友帶了小太刀來見他,他卻掏出來一把手槍說:“這個比小太刀更具威力。”這位朋友第三次來見他時就帶了手槍,讓他大為懊喪的是,阪本龍馬居然掏出了一部《萬國公法》(一本國際法方麵的書),說:“手槍隻能殺傷敵人,此書可以振興日本!”

明治維新後三傑之一的西鄉隆盛和阪本龍馬關係密切,他不太喜歡阪本龍馬的信口開河:“你前天所說的和今天所說的不一樣,這樣你怎麼能取信於我呢?你作為天下名士必須有堅定的信念!”阪本龍馬卻一本正經地說:“不是這樣的。聖人曾說,君子從時。時間在推移,社會形勢在天天變化。因此,順應時代潮流才是君子之道!你呀,一旦決定一件事之後,就想貫徹始終。但這麼做,將來你會落後於時代的。”

這就是阪本龍馬,他從王陽明心學中汲取了最高的智慧之一,敲開了明治維新的大門。

明治維新後三傑全是王陽明心學的理論家和實幹家。西鄉隆盛認為王陽明的“自得於心”的思想最符合他本人,他曾說:“空讀聖賢之書,如同觀人劍術,無絲毫自得於心。若不自得於心,一旦較量格鬥,則唯敗逃而已。”為了和內心相契合,西鄉隆盛兩次和上級發生衝突,被流放荒島。在兩次流放中,他隨身攜帶的唯一書籍就是王陽明心學著作,他後來回憶說,是王陽明心學給了他力量:“即使在貧瘠的荒島上遭受牢獄之災時,我也沒有荒廢提高完善自我。”

大久保利通擁有的是王陽明提倡的為了理想而大無畏的精神,他號稱明治維新第一政治家,他憑借自己的良知,兢兢業業,克服萬難,為推行明治維新的改革貢獻了蒼天可鑒的力量。

於此證明,王陽明心學思想強調的是人人為了心目中的理想都需要自尊無畏的精神,而且要力行實功,在王陽明心學中,日本人挖掘出了尊重個人、強調個性、不懼外物、不畏權勢的精華思想。這些思想被日本維新豪傑們牢牢地抓在手中,並與時俱進地和當時的現實接軌。

日本心學大師井上哲次郎曾有這樣的評論:“陽明學派中人物,多有建樹者,而固陋迂腐之人幾乎沒有。可見,陽明學果有陶冶人物之功無疑。”正是這些非“固陋迂腐”的人先是無畏地進行了倒幕運動,然後又開創了讓日本崛起的明治維新改革。

這讓我們既歡喜又懊喪,歡喜的是,王陽明心學令人驚異的神奇力量;懊喪的是,為什麼這種力量在當年的中國沒有展現。也許,日本心學大師高瀨武次郎的話會是一個不錯的答案:“大凡陽明學含有二元素,一曰事業的,二曰枯禪的。得枯禪之元素者可以亡國,得事業之元素者可以興國。中日兩國各得其一。”

有一點補充:王陽明心學左派除了我們上麵介紹的那幾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者外,其他都是窮嚼蛆分子,尤以東林黨為標杆。明末清初的很多思想家都說,明亡就滅在黨爭,而東林黨是罪魁禍首。窮嚼蛆的主要表現之一就是,說起話來大言不慚,一遇到事就渾身戰栗。喜歡辯論,別人說是,他必說非,別人說非,他必說是。

另外,自卑猥瑣的清人入關後對王陽明心學的激烈扼殺,也是中國人不能獲得王陽明心學大能量的主要原因。

想到此,不由一聲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