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品牌經過多年建設和發展,出現了一些知名品牌。世界品牌實驗室和世界經濟論壇聯合發布的2004“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中,CCTV、鳳凰衛視、上海文廣和參考消息的品牌價值分別為619.70億元、23.70億元、189.80億元與50.90億元;在其2005年中國平麵媒體傳媒品牌30強排行榜中,人民日報以55.90億元處於首位,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有南方日報、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和21世紀經濟報道上榜,總價值達到87.24億元,其中南方日報以39.68億元位於第七名。但是從整體來說,中國傳媒品牌的實力仍很弱。
具體表現在:一是缺乏世界知名傳媒品牌。中國傳媒品牌缺乏具有世界範圍內影響力的知名品牌,中國傳媒的影響力即使有些在世界範圍內有影響力的,也僅僅局限於華人範圍內。二是國內大多數傳媒品牌規模小,實力弱。當前,我國大多數傳媒品牌的規模小,實力弱。我國規模最大的傳媒品牌CCTV的廣告收入還不超過10億美元,品牌價值不超過100億美元,和國外傳媒品牌動輒年收入超百億美元、品牌價值超千億美元相比,可以說是天上地下的區別。
傳媒品牌戰略到底有什麼意義呢?當今,隨著傳媒產業化的推進,傳媒競爭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產品銷售之戰,而是爭取受眾和廣告客戶的認知度之戰,是在促銷中搶奪媒體消費者對產品的忠誠度。在激烈的成長競爭中,要牢固地維係媒體讀者和客戶端忠誠度,就要在讀者和客戶心智中樹起品牌。對傳媒集團而言,它看得見的固定資產和經濟效益反映了過去和今天的實力,而品牌凝聚的無形資產卻集中體現了集團的持續競爭力,預示著集團未來發展的強勢。發展規模經濟,實現效益最大化,是很多媒介所追求的長遠目標。因為發展規模經濟,在理想的規模範圍內,可以使媒介降低成本,擴大生產能力,提高整體競爭能力,實現低成本擴張。品牌戰略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發揮核心產品的品牌形象價值,提高品牌的整體投資效益,使得媒介產銷達到理想的規模,實現收益的最大化。南方報業集團以優質品牌產品為龍頭,成立報係。目前,南方報係已有南方周末報係、南方都市報報係、21世紀報係。每個報係以龍頭品牌媒體為孵化器,以優質品牌的核心價值為遺傳基因,采取“龍生龍,鳳生鳳”的辦法,帶動優質子報子刊的發展。各子報分門別類地占領市場,形成強勁的南方報業的品牌效應。
那麼怎樣利用傳媒品牌促進傳媒產業結構升級呢?在實踐中,可以以強勢傳媒品牌為龍頭進行重組,實現傳媒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促進傳媒業管理體製的創新,實現傳媒業增長方式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轉變。
當前,傳媒產業結構升級麵臨三大障礙:一是跨地區障礙;二是跨行業障礙;三是跨媒體障礙。我國傳媒業發展中一個突出的現象就是散、濫、差,產業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重複建設,市場分散,嚴重影響了綜合競爭力。目前不少地方都在組建報業集團、出版集團、廣電集團和發行集團,但都還隻是處於起步階段,何況有些集團內部並無多少實質性的改變,隻有量的增加,而沒有質的提升。
此外,我國媒介產業結構單一,少有跨行業的投資和經營,缺乏多元化的贏利渠道,單純依靠自身的滾動發展,因而增長緩慢,抗風險能力弱。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國有不少媒介也曾嚐試開展多元化的經營,但由於經驗不足,介入了一個又一個陌生的領域,結果投資分散不僅沒有收到規模經營的效果,反而陷入多種經營多頭虧損的泥潭,累及主業的發展。於是又紛紛收縮戰線,廣告經營一枝獨秀成了基本格局。對許多媒介單位來說,廣告收入成了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境內外媒體和業內業外的資金逐鹿廣告市場,而廣告“蛋糕”不可能無限地做下去。這種單一的產業結構使得媒介的經營充滿了風險,受宏觀政策調整和經濟環境波動的影響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