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實現中國夢的根本保證(1)(2 / 3)

毛澤東說過,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一個政黨、一個民族,想要興旺發達,都必須有精神追求。2000年,美國《時代》周刊評選人類曆史上1000年來發生的100件大事。中國有3件事入選,其中之一就是長征。長征為什麼榜上有名?隻有一個理由:幾萬人跋山涉水,死裏求生,身陷絕境而絕地重生,永不言敗,永不放棄,這是人類文明進步所必需的最寶貴的精神力量。

長征的隊伍是由兩部分奇特的人群組成的:一是受過良好教育的文化政治精英,另一部分就是來自社會最底層的目不識丁的赤貧階層。為什麼他們能共同完成一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著名作家王樹增看來,這種兩極的“焊接”非常奇特,“焊接劑”很多,主要和信仰有關。189

2012年11月,上任之初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反複談及共產黨人的理想和信仰。他認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形象地說,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190“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曆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努力奮鬥,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191

始終同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

一個政權也好,一個政黨也罷,其前途命運最終取決於人心向背。中國共產黨是靠人民打下天下的,始終同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

解放戰爭初期,共產黨軍隊與國民黨軍隊相比,力量懸殊,要打贏強大的國民黨軍隊,看似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作家王樹增用了16年的時間,最終寫出了《解放戰爭》一書。他寫道:國民黨軍將領不可理解,昨天還與解放軍打得你死我活的士兵,被俘以後幾個小時,就喊著“繳槍不殺”

衝過來了。圍殲黃維兵團作戰最艱苦的階段,陳賡指揮的第四、第九縱隊傷亡嚴重。有的連一天傷亡三個連長,有時候幾個營拚成一個營。十旅旅長周希漢說:我們一個營原來500多人,傷亡500多人,現在還有500多人。是蔣介石給我補充的。那些被俘的國民黨軍士兵,隻要放下武器,報出苦出身,立刻就被好幾雙手握住。解放軍官兵熱情地說:“兄弟,你解放了。”這個遞來一個熱饅頭,那個遞來一根香煙,好像不是當了俘虜,而是迷路掉隊好容易回來一樣。成千上萬國民黨軍俘虜兵,幾乎一夜之間成了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的戰士。192

共產黨發動群眾,最根本的辦法,是告訴百姓解放軍為什麼打仗。中國老百姓不知道“四大家族”是誰,但是知道村裏地主惡霸是誰,這就足夠了。

他們眼看著共產黨的工作隊來了,那些欺壓盤剝農民的人威風掃地,而他們分到了世代夢想的土地。有著支前經曆的數百萬農民,是一股巨大的宣傳力量。

見到國民黨軍的俘虜,他們會停下來問:“啥地方的?在家給地主幹過嗎?受過欺負嗎?把帽子換了吧!”

國民黨軍第十二兵團第十八軍軍長楊伯濤被俘後看見的情景,令他終生難忘:第十二兵團11月由確山出發,經過豫皖邊境時,老百姓逃避一空,幾乎連個帶路的向導都找不到……當了俘虜,但見四麵八方,熙熙攘攘,行人如織,家家有人,戶戶炊煙,鋪麵上有賣饅頭、花生、煙酒的。一輛輛大車經過,有的車上裝著宰好刮淨的肥豬,想是犒勞解放軍的。我以前帶著部隊經過,連一撮豬毛都沒看見,現在怎麼有了,真是怪事。解放軍和老百姓住在一起,圍著一個鍋台燒飯,同槽喂牲口,除了便衣與軍裝不同,分不出軍民的界限。民心所向是什麼?是代表人民的利益,為人民的利益而奮鬥。1931948年10月,國民黨軍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吉林省政府主席、陸軍中將鄭洞國,在長春放下武器。1950年,鄭洞國去上海就醫路過北京,當年圍困長春的人民解放軍將領肖勁光和肖華請他吃全聚德烤鴨,希望他出來為人民做一些事情。在上海養病期間,他請求參加新中國建設,經毛澤東提議,他被任命為國防委員會委員。不久,他接到毛澤東的請柬。毛澤東和他談天說地,為他點燃香煙。鄭洞國突然提出一個問題:你的馬列主義為什麼學得這樣好?毛澤東答道:拜人民為師,這就靈了,學馬列主義也就容易學好。194

一般來說,一個政黨在執政前為了贏得執政地位,往往跟人民群眾的關係比較密切。而一旦執政後,掌握了國家權力,擁有了更多的資源,也就容易滋生脫離群眾的官僚習氣。

鄧小平比較早地發現了這個問題。1956年,中共召開執政後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鄧小平在會上作修改黨章的報告。他說,執政黨的地位,使我們黨麵臨著新的考驗。脫離實際和脫離群眾的危險,對於黨的組織和黨員來說,不是比過去減少而是比過去增加了。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