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實現中國夢的根本保證(1)(3 / 3)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從國際上看,一些執政黨由於脫離了人民群眾,最終喪失了執政地位。2002年1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曾慶紅在一次講話中意味深長地說,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蘇共解散前,當時的蘇聯社會科學院曾進行過一次問卷調查,被調查者認為蘇共仍然能夠代表工人的占4%,認為代表全體人民的占7%,認為代表全體黨員的也隻占11%,而認為代表黨的官僚、幹部和機關工作人員的竟占85%。在列舉了這組數據之後,他十分感慨地說:“難怪蘇聯共產黨處於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未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支持和擁護,軍隊也拒絕執行命令甚至倒戈。”“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蘇聯黨群關係的首先‘解體’,才導致了蘇共解散和蘇聯解體。”196

這些年黨群幹群關係得到很大改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辦公條件越來越好了,群眾辦事卻越來越難了;高速公路越修越多了,幹部和群眾的距離卻越來越遠了;通訊水平越來越高了,幹部和群眾的聯係卻越來越少了。”這是在老百姓中流傳的順口溜,反映了我黨作為執政黨與群眾的關係存在值得警惕的問題。

中國共產黨人認為,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地位從根本上說都來自於人民。

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是黨執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礎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離開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地位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能否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是對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地位最根本的考驗。197為此,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

中國夢是中國人民的共同夢想,中國共產黨要帶領人民實現中國夢,離不開人民的支持和擁護。

密切聯係群眾是我黨作風建設的重點。“抓作風建設,首先要從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新一屆中共中央領導機構產生19天後,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係群眾的八項規定。從改進調查研究到精簡會議,從精簡文件簡報、切實改進文風到規範出訪活動,從改進警衛工作到改進新聞報道,從嚴格文稿發表到厲行勤儉節約,八項規定涉及方方麵麵,規定詳細具體,令人耳目一新、清風撲麵。

2012年12月7日,有記者和市民發現新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現身廣東深圳,這是習近平履新後首次離京視察。在深圳行程150多公裏,沿途不封路、不清場、不鋪紅毯,與群眾相伴而行。一些市民用手機拍攝現場照片並發布到互聯網,引來無數的讚揚和期待。很多網友評論說,不封路、不清場的舉動進一步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的立場:植根群眾,造福百姓,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曆程證明,什麼時候黨內民主得到較好發揚,黨的事業就興旺發達,即使出現問題,也能及時得到糾正;什麼時候黨內民主受到削弱和破壞,黨的事業就會遭受挫折。

從遵義會議到社會主義改造時期,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一直比較注意實行集體領導,實行民主集中製,黨內民主生活比較正常。從1958年批評反冒進、1959年“反右傾”以來,黨和國家的民主生活逐漸不正常,一言堂、個人決定重大問題,個人崇拜、個人淩駕於組織之上一類家長製現象,不斷滋長。1981958年1月,毛澤東到南寧,並於1月11日至22日主持召開南寧會議,把批評反冒進推向了高潮。會議上,毛澤東對柯慶施1957年12月25日在上海市黨代會上所作的《乘風破浪,加速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上海》的報告大為讚賞。1月15日,他說,這個報告把中央許多同誌比下去了,中央工作的同誌不用腦筋,不下去跑跑,光在那裏羅列事實。

次日,毛澤東再次拿出柯文,當眾問周恩來:“恩來同誌,你是總理,你看,這篇文章你寫得出來寫不出來?”周恩來回答:我寫不出來。毛澤東接著說:上海是中國工人階級集中的地方,沒有工人階級建設社會主義的強烈激情,是寫不出這樣的好文章的,“你不是反冒進嗎?我是反反冒進的!”隨後,周恩來、陳雲、李先念、薄一波分別作了檢討。

38年之後,當時主管經濟工作的中共高層領導薄一波在回憶錄中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