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注釋(1)(3 / 3)

68《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2011年12月。

69同上。

70《鄧小平以誠懇感動李光耀》,劉一斌,《老年生活報》,2012年11月23日。

71《共同的緬懷——記習近平和李光耀為鄧小平紀念碑揭幕》,《人民日報》,2010年11月15日。

72《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國務院新聞辦,2011年9月。

73參照《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戴秉國,《(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

74《外交十記》,錢其琛,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10月。

75《在美國友好團體歡迎午宴上的演講》,習近平,《人民日報》,2012年2月17日。

76參見《關於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戰略思考》,袁鵬,《現代國際關係》,2012年5月。

77《論中國》,基辛格,企鵝出版社,2011年5月。

78《基辛格:中美共建“太平洋共同體”》,張燕冬,《財經》,2011年1月。

79《習近平會見美國前總統卡特》,《人民日報》,2012年12月15日。

80《楊潔篪:中國和周邊國家關係發展趨勢是好的》,新華網,2012年3月6日。

81《柬埔寨前國王西哈努克逝世與中國友誼超越國界》,全球華語廣播網,2012年10月15日。

82《60年友誼持續不斷中巴友好令西方不可思議》,《環球時報》,2011年5月23日。

83《期待中非合作跨上新台階》,《人民日報》,2012年7月18日。

84《記胡錦濤關心在上海意外受傷的馬耳他總統阿貝拉》,《人民日報》,2010年5月6日。

85《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1年7月2日。

86同上。

87《為什麼俾斯麥會預言“日本勝,中國敗”》,吳曉波,《第一財經周刊》,2009年1月4日。

88同上。

89《局外旁觀論》,赫德,《籌辦夷務始末》(同治朝)卷四十,第14、18頁。

90同上,第14頁。

91同上,第15頁。

92同上。

93《從千年史看百年史——從中西文明路徑比較看當代中國轉型的意義》,蕭功秦,《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2007年1期。

94《近代中國錯過了(海國圖誌)》,苗曉雨,《中國青年報》,2011年4月19日。

95《從俾斯麥的遠見說起》,周英傑,《民主與科學》,2006年第2期。

96《悲壯自救的洋務運動》,張海鵬,《北京青年報》,2010年4月28日。

97同上。

98《庚子西狩叢談》,吳永口述,第107頁,轉引自李文海,《“老屋子”的比喻與中國前途命運》,《光明日報》,2005年5月24日。

99《戊戌變法的夭折》,張建偉,《炎黃春秋》,1998年6期。

100《百年黃昏:回到戊戌變法曆史現場》,餘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

101《回顧戊戌重溫曆史——在戊戌變法110周年之際》,房德鄰,《光明日報》,2008年12月7日。

102《百年黃昏:回到戊戌變法曆史現場》,餘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

103《戊戌變法的夭折》,張建偉,《炎黃春秋》,1998年6期。

104《清末民初政情內幕》(上),駱惠敏編,知識出版社,1986年,第207頁。

105同上,第739頁。

106同上,第766頁。

107參見《故紙眉批:一個傳媒人的讀史心得》,鄭連根,黃河出版傳媒集團,陽光出版社,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