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緒論(1)(1 / 2)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對外宣傳活動是一個國家的重要國際傳播戰略,是顯示國家實力、塑造國家形象的重要手段,它可以為一個國家創造良好國際輿論,擴大國家政治影響,與國家的文化實力、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等要素息息相關。在這個意義上,對外宣傳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極為關注的一個重要領域。

在對外宣傳和國際關係中,文化的作用已經被廣泛認可,並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在文化層麵上觀察和理解國際關係,更多的是關注文化如何在個人、國家以及全球層麵上對國際關係產生影響、發揮作用以及形成效果等問題。人們在看待國際政治、國際事件時,很大程度上是受製於所處的不同文化環境和文化習俗。這些不同所造成的差異,部分來自個人的偏好和意識形態,更多的來自於自身所屬的國家民族文化。

早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帕克在研究了電影對國際事務的影響之後,指出:“這或許可以被認為是國際關係和種族關係的一個新的維度,它不是政治,也不是經濟,而是文化。”

冷戰之後,文化交流在全球日益頻繁,在國家關係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彰顯。文化交流與合作已成為繼政治外交、經貿合作之後的一個新的重要領域。在世界政治領域,文化已經成為國際關係中不可忽視的因素,在各國的政治實踐中,它常常被作為各國實現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通過對外國際文化交流和文化宣傳,可以使國家之間增進認識和了解,促進國際關係的融洽發展。在很多時候,文化外宣已成為國際政治的重要內容,各國政府常常運用文化外宣來推進外交,達到促進國家對外發展,推廣國家外交政策的目的。所以世界各國高度重視對外文化宣傳活動。可以說,文化外宣已經成為關係民族文化傳播、國家外交和國家形象的重要課題。

當前的世界格局,正是我國需要充分利用的戰略機遇期。在我國改革開放、和平發展的新時期,我國對於做好對外宣傳有著更迫切和更高的要求。在對外宣傳工作中,文化外宣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自1999年至今,中央與地方在境外舉辦了數百場文化交流活動,開辟了我國對外宣傳工作的新局麵。把文化傳播活動納入對外宣傳工作中,可以拓寬我國對外宣傳的領域。這些活動不僅將過去防禦性的、以政治為主的外宣工作轉變為主動性、多領域配合的大傳播概念,也與我國的對外開放和政治經濟發展的新形勢相適應,同時符合國際傳播發展的要求。

另一方麵,我國的文化產業目前還不是很發達,文化入超嚴重,對外競爭力和影響力還不強,今後一段時期,我國麵臨的文化產業的競爭和滲透是嚴峻的,積極開展文化對外宣傳,擴大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是值得高度重視和深入研究的課題。因此,我們需要對文化外宣活動進行認真、係統、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積極探索文化外宣的規律和特點。

本書主要關注在提升國家軟實力的新戰略下,對外宣傳如何適應新要求、完成新任務,將文化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與軍事、經濟實力等相對應的“文化”力。既分析文化的對外宣傳,也闡釋如何通過文化外宣打造國家軟實力。

本項研究是一項跨領域、跨學科的綜合研究,吸取了諸多學科研究成果。

既對中國文化外宣基本情況進行全方位梳理,也對目前文化外宣的主要形態進行綜合分析,還對文化外宣的主體、受眾、內容進行深入研究,並在借鑒其他國家文化外宣經驗的基礎上,對我國的文化外宣格局化發展提出對策建議。目前,我國的文化外宣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文化外宣的理論研究還很薄弱,文化外宣的實踐經驗,也需要加以係統的歸納提煉。所以,這項研究的開展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研究的成果也將填補此領域理論和實踐研究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