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柿子養生的相宜相克(1 / 1)

《本草綱目》記載: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氣平,性澀而能收,故有健脾、澀腸、治嗽、止血之功。

——《本草綱目》

柿子是人們比較喜歡食用的果品,甜膩可口,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葡萄糖、果糖及鈣、磷、鐵等礦物質。柿子不僅美味可口,還具有較高的醫療保健功能。中醫認為,柿子性涼,味甘澀,具有清熱潤肺、生津止渴、健脾益胃等功效,可以補虛、解酒、止咳、利腸、除熱、止血。柿餅具有澀腸、潤肺、止血、和胃等功效。

與柿子相克的食物 蟹

《本草綱目》記載:“凡柿同蟹食,令人作瀉。”柿子含鞣質較多,如果與含豐富蛋白質和鈣質的螃蟹同食,不僅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還會生成不易消化的物質,刺激胃腸,令人腹痛大瀉、嘔血,甚者還會昏迷。因此,柿子與蟹不可一起吃。

《本草拾遺》記載:“飲酒食紅柿,令人易醉或心痛欲死。”中醫認為,酒味甘辛微苦,性大熱有毒;柿子性寒,二者性能相反,故不宜同食。再則,酒類入胃刺激腸道分泌,柿中鞣酸與胃酸相遇,又形成稠粘狀物質,易與纖維素絞結成團,形成結石,造成腸道梗阻。因此,在喝酒的時候或剛喝完酒,都不要吃柿子,以免引起身體不適。

紅薯

紅薯味甘性平,《本草綱目》、《本草綱目拾遺》等古代文獻,都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柿子味甘性寒,內含蛋白質、糖類、脂肪、果膠、鞣酸、維生素及無機鹽等營養物質,能清熱生津、潤肺。這兩種食物單獨食用對身體並無害處,但若同食,就會對人體產生不利。因為食用紅薯後,胃裏會產生大量鹽酸,而柿子在胃酸的作用下產生沉澱。沉澱物積在一起,會形成不溶於水的結塊,難以消化、排泄,人就容易得胃柿石,所以紅薯與柿子不宜同時食用。

與柿子相宜的食物

黑木耳

養生美食功效:黑木耳柿餅湯

材料:柿餅50克,水發木耳6克,紅糖50克。

做法:

1.黑木耳洗淨,待用。

2.柿餅去蒂。

3.黑木耳、柿餅同放入水鍋內,加入適量清水,放在火上燒沸。

4.轉用文火煮15分鍾,加入紅糖稍煮,待其自然冷卻後食用。

養生功效:本品口感微甜,入口潤滴。具有清熱、潤燥的功效,對老年高血壓患者有一定治療功效。

柿餅枇杷膏

材料:柿餅500克,枇杷葉(去毛)、白果肉(去衣)、懷熟地各120克,生薑皮(炒焦黑)30克,百部150克,天門冬、麥門冬(去心)各180克,煉蜜180克。

做法:將上述中藥加水50碗,熬至10碗,濾出渣,再如法煎。共3次,取汁共30碗,總和一處,入砂鍋內,慢火熬至5碗,加煉密180克,存放入淨磁瓶內。

服法:每日早晚各服10餘茶匙,白湯調服。

養生功效:本方潤肺止咳降逆止血。治吐血、咯血、嗽血、咳血,及小便淋血,腸風瀉血、痔熱流血等症。

蒸柿餅

材料:大柿餅10枚,青黛10克。

做法:將大柿餅置飯上蒸熟,批開,每用1枚,摻青黛3克。

服法:臥時食之,每日服1~2個。

養生功效:本方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益氣補虛。對咳血絲、血塊患者有較好療效。

〇本〇草〇悟〇語

柿子雖美味,但不能空腹食用。因為柿子含有較多的鞣酸及果膠,如果在空腹情況下食用,它們會與胃酸或酸性食物凝結成硬塊,形成“柿石”。小的胃柿石最初如杏子核,但會愈積愈大。如果胃柿石無法自然被排出,就會造成消化道梗阻,出現上腹部劇烈疼痛、惡心、嘔吐、嘔血等症狀。如果仍不注意,繼續空腹吃柿子,胃柿石就會越結越大,胃內壓力升高,引起胃擴張,造成疾患。因此,柿子宜在飯後吃,由於胃酸已與食物結合,就可避免胃柿石的形成。此外,患有慢性胃炎、胃排空延緩、消化不良等胃動力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切除術後均不宜食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