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為什麼怒目而視?菩薩為什麼低著眉頭?”小和尚毫不遲疑地回答道:“金剛之所以怒目而視,是為了使魔鬼降伏;菩薩之所以低著眉頭,是為了對眾生世界顯露慈悲。”薛道衡聽了小和尚的回答,感到有些失望,默然而去。
驚心動魄
“驚心動魄”原指文辭優美,意境深遠,使人感受極深;後常用以形容非常緊張,令人驚駭的場麵。
此典出自晉代王嘉《拾遺記·周靈王》:“竊窺者莫不動心驚魂,謂之神人。又見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上: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越國為了滅掉吳國,便搜集了天下的奇珍異寶、珍禽美味獻給吳王,又把江南萬戶百姓送到吳國去做仆人,除此之外,還把西施、鄭旦兩位美人獻給吳王。吳王將這兩個美人安置在椒房之內。兩個美人當窗並坐,對鏡理裝的時候,隻要是偷看西施、鄭旦的人,全都會為之動心,為之神魂顛倒,都稱兩個美人是仙女下凡。至於吳王,他全被這兩個美女迷住了,整天和她們一起尋歡作樂,不理朝政。直到越國軍隊攻入吳國,吳王才帶著西施和鄭旦狼狽而逃。
這裏的“動心驚魂”是形容西施、鄭旦美麗無比,誘人極深,使人神魂為之震動。
舉袂成幕
“舉袂成幕”的意思是說,人們舉起衣袖可以組成帳幕。
用來比喻人多。
此典出自《戰國策·齊策一》:“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敦而富,誌高而揚。夫以大王之賢與齊之強,天下不能當,今乃西麵事秦,竊為大王羞之。”
戰國時期,洛陽有一個能言善辯的人,名叫蘇秦。當初,他勸說秦惠王吞並天下,但他的意見沒有被采納。後來,他遊說燕、趙、韓、魏、齊、楚六國,讓他們聯合起來對抗秦國,即所謂“合縱”。蘇秦身掛六國相印,稱為縱約之長,非常神氣。
一次,蘇秦受趙國的委托,勸說齊國與趙國聯合起來。他對齊宣王說:“齊國南麵有泰山,東麵有琅玡山,西麵有濟水,北麵有渤海,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四麵都有險阻的國家。齊國的土地方圓兩千裏,士兵幾十萬,糧草堆積如山,並且有精良的戰車,又得到五國軍隊的支持,軍隊行動起來像錐矢一樣銳不可當,打起仗來如雷電一般猛烈有力,軍隊後撤如風雨一樣神速迅疾。就算有敵軍侵入,也不可能跨過泰山穿過濟水,橫渡渤海。齊國都城臨淄有七萬戶人家,我大致推算了一下,每戶不少於三個男子,三七二十一,共有二十一萬男子。不用征召遠縣的兵丁,僅臨淄的士卒,就已達二十一萬了。臨淄這個地方殷實富有,這裏的民眾都會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賽狗、下棋、踢球。通往臨淄的道路上,車水馬龍,互相碰撞;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如果把人們的衣襟連結起來可以構成帷幔;人們舉起衣袖可以形成帳幕;人們揮一把汗,就像下雨一般。可以說是家家富足,人人誌氣高揚。憑大王的賢明和齊國的強盛,天下諸侯都不敢與之對抗。而現在你卻要向西而拜,侍奉秦國,我替大王感到羞愧。”
樂不可支
“樂不可支”形容快樂到極點。
此典出自《後漢書·張堪列傳》:“捕擊奸滑,賞罰必信,吏民皆樂用。
匈奴嚐以萬騎入漁陽,堪率數千騎奔擊,大破之,郡界以靜。乃於狐奴開稻田八千餘頃,勸民耕種,以致殷富。百姓歌曰:
‘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為政,樂不可支。’”
劉秀稱帝,建立了東漢,當時公孫述也在西蜀自稱皇帝,劉秀派大司馬吳漢率軍前去討伐,張堪被任命為蜀郡太守,與吳漢一起出征。
吳漢的軍隊走了許多天,軍糧補充不及時,當趕到蜀郡時,軍糧隻夠吃七天了。
吳漢擔憂糧食斷絕了,不能打敗公孫述,便想逃跑。於是派軍士暗中準備船隻,想從江上逃走。張堪聽到風聲,急忙去見吳漢,對他說:“將軍千萬不能走,勝利就在眼前。公孫述目前已經是甕中之鱉,隻要我們堅持住,一定能打敗他!”吳漢被他說服,采納了他的計謀,使用少量兵馬向公孫述挑戰。公孫述親自出城應戰,不到幾個回合,就被漢軍刺死在城下。吳漢和張堪順利地攻入成都。
張堪是一個道德高尚、辦事公正的人,自幼熟讀經史,德行出眾,曾有“聖童”
的美稱。他進入成都後,查點府庫,封存珍寶,一件件地登記造冊。然後報告給光武皇帝劉秀。他自己和部下對官府和百姓的財產秋毫無犯,成都的百姓都非常讚揚他的清廉。
張堪做了兩年太守後,被任命為騎都尉,領兵擊退匈奴的進犯。不久他又做了漁陽太守。他認真管理郡內的官吏,嚴懲貪官汙吏,獎賞有功績的官兵,又在狐奴地區開墾稻田八千頃,鼓勵百姓耕種。在很短的時間內,百姓富足,郡內安定,軍民都過得快樂無比。
他在漁陽做了八年太守,郡內沒有發生一次動亂,匈奴也不敢再來侵擾。漁陽的百姓對太守非常敬仰,編了一首民謠頌揚他。
桑無附枝,
麥穗兩岐。
張君為政,
樂不可支。
慷慨激昂
“慷慨激昂”是說一個人的言語舉止,都是抱著英雄豪傑的氣概,不可一世的樣子,使人見到或聽到了,都非常相信他,敬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