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這一天更不曾睡覺,替他弄這樣弄那樣,忙了個六神不安。”(10)(3 / 3)

秦、晉兩國軍隊在韓地曠野展開激戰。晉惠公車前所套的馬匹陷入泥濘之中,左旋右轉也拉不出車子。晉惠公疾呼慶鄭救命,慶鄭說:

“你任性固執,不接受勸告,又不按占卜結果用我,這是你咎由自取,你還怎能逃脫呢?”說完,就離開了晉惠公。說來也巧,晉國大夫韓簡用梁由靡駕車、虢射為右衛,馳騁在戰場上,正好與秦穆公相遇,韓簡打算將他捉住。可是,慶鄭要韓簡去救晉惠公,貽誤了擒獲秦穆公的機會,讓他輕而易舉地跑掉了。這場戰鬥,最終以秦軍俘獲晉惠公而告結束。

萎靡不振

“萎靡不振”比喻情緒低落,精神不振。

此典出自唐代韓愈《送高閑上人序》:“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拾。又見《宋史·楊時傳》:若示以怯懦之形,委靡不振,則事去矣。”

北宋時,徽宗是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

在金兵已經占領了大片北方地盤時,他仍然征調大批老百姓從南方搬運奇花異石,運到國都汴京(今河南開封)修建宮殿,裝點花園。對於抗金這件大事,他卻置之度外,隨意派了一個無能的童貫去當領兵元帥。童貫屢屢戰敗,結果,金兵很快打到了京城附近。

一天,宋徽宗正在飲酒作樂,聽說金兵快打到汴京了,驚慌失措,大臣們也慌作一團。這時,有一個叫楊時的大臣從容不迫地對大家說:現在的形勢已經像幹柴堆著了火一樣危急,朝廷應盡快清醒振作起來,拿出抗金的決心和勇氣,這樣才能鼓舞人心、振作士氣。如果還和從前一樣萎靡不振,膽小軟弱,那麼大宋王朝就沒有什麼指望了。

笑容可掬

“笑容可掬”即滿麵的笑容仿佛可以用兩手捧取。比喻喜悅的樣子流露於外。

此典出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三國時,蜀國於建興六年傾全國重兵出軍祁山,攻打曹魏。

由於蜀將馬謖言過其實,剛愎自用,致使街亭(在今甘肅莊浪東南)失守。魏司馬懿率領的大軍直逼西城。

當時,退守在西城的諸葛亮已經沒有兵可以調遣。他登上城樓一看,隻見東北方向上塵土漫天,魏兵已向西城殺來。這時候,諸葛亮逃跑已來不及了,守城又無兵無將。於是,他立刻傳令下去:

城頭旗子要全部藏起來;軍中不準敲鼓;士兵們不準出來張望。一切準備好以後,諸葛亮命令大開城門,城門口派幾個老弱殘兵灑掃街道,自己端坐在城門樓上,焚香撫琴,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

司馬懿的大軍來到城下,看到諸葛亮在城樓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懷疑城中有重兵埋伏,果然立刻退走。

興高采烈

“興高采烈”形容人的興致高,情緒飽滿;也形容呈現出的歡樂氣氛。

此典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體性》:

“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

三國時的魏國,有一位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叫嵇康,字叔夜,譙郡(今安徽宿縣西南)人。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官至中散大夫,人們都把他稱為嵇中散。嵇康崇尚老子和莊子的學說,講求養生服食之道,是魏晉時“竹林七賢”之一。嵇康因為說出“非湯武而薄周孔”,而且對當時掌權的司馬氏集團不滿,遭鍾會陷害,被司馬昭所殺。

嵇康的文章寫得很好,主要成就是散文,被魯迅稱之為“思想新穎,往往與古時舊說反對。”他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

之說,主張回到自然,厭惡儒家各種煩瑣禮教。他的詩歌也非常出名,擅長四言詩,風格清俊。南朝梁代的文學理論家劉勰撰寫過一部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在談到嵇康性格和他的作品風格時,劉勰說:“嵇叔夜性高豪爽,他的誌趣很高,文詞犀利。”

小家碧玉

“小家碧玉”泛指平民家的少女。

此典出自晉代孫綽《情人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感郎千金意,慚無傾城色。碧玉破瓜時,郎為情顛倒。感君不羞赧,回身就郎抱。”

晉代人孫綽寫了一首詩,描寫貧家少女的情思。這首《情人碧玉歌》寫道:“我碧玉原是貧家少女,本不敢攀附富貴而與有才德的公子結親。有感於郎君對奴家的千般恩愛之意,可又覺得自己沒有傾國傾城的美貌。奴家獻身於郎君之時,郎君為我的情意而神魂顛倒。奴家感激你,並不覺得羞愧,也不臉紅心跳,回過身來投入郎君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