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這一天更不曾睡覺,替他弄這樣弄那樣,忙了個六神不安。”(10)(2 / 3)

談虎色變

“談虎色變”的意思是,被虎咬過的人才是知道虎的厲害。

後來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情緒就十分緊張。

此典出自《二程全書·遺書二上》:“真知與常知異。常(嚐)見一田夫曾被虎傷,有人說虎傷人,眾莫不驚,獨田夫色動異於眾。若虎能傷人,雖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嚐真知,真知須如田夫乃是。”

程頤是北宋的哲學家、教育家。他曾和哥哥程顥拜周敦頤為師,他們兄弟二人都是北宋理學的奠基人,被稱為“二程。”

程頤在談論關於知識的問題時,強調隻有親自參加實踐或親身體驗過的人,才能得到“真知”。為了說明這個道理,他說:“從前我見過一個田夫,他曾被老虎咬傷過。所以,當有人提起老虎傷人時,隻有田夫一個人的臉色與眾不同,他感到特別緊張。”他接著說:“像老虎能夠傷人這樣的道理,就算隻有三尺高的孩子們也會懂得的,然而他們並不真正知道老虎如何傷人及老虎傷人的可怕情況。他們沒有這方麵的真知,真正具有這方麵知識的隻有像田夫這樣的人。研究學問的人,要獲得真知,也是這個道理。”

談笑自若

“談笑自若”指在緊張和危險的情況下,有說有笑,同平常一樣。

此典出自《後漢書·孔融傳》:“建安元年,為袁譚所攻,自春至夏,戰士所餘裁數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內接。融隱幾讀書,談笑自若。又見《三國誌·吳誌·甘寧傳》:

寧受攻累日,敵設高樓,雨射城避,士眾皆懼,惟寧談笑自若。”

三國時期,有一個著名的將領,名叫甘寧。他是巴郡臨江(今四川忠縣)人,字興霸。他一開始依附劉表,後來投靠孫權。

他曾跟隨周瑜攻打曹操,進攻曹仁,跟隨呂蒙抵抗關羽。因為立下了很大的戰功,所以他被任命為西陵太守、折衝將軍。

赤壁之戰曹操失敗以後,孫權和劉備的聯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南郡(今湖北江陵縣境)。駐守南郡的魏將曹仁以逸待勞,擊敗了吳軍的先頭部隊。

周瑜氣急敗壞,準備調兵遣將,與曹仁一決雌雄。甘寧上前勸阻,他認為南郡與夷陵互為犄角,應該先占領夷陵,然後再攻打南郡。吳軍大都督周瑜接受了他的建議,命他領兵攻取夷陵。

甘寧率軍直逼夷陵城下,與魏軍守將曹洪激戰二十餘回合,曹洪往南郡退逃。甘寧命令部下,迅速奪取夷陵。

甘寧手下兵員很少,隻有幾百人,入城後立即招兵,也隻招到了千人。當天黃昏,曹仁派曹純和牛金引兵與曹洪彙合,共有五千人,把夷陵城團團圍住。曹軍架設雲梯攻城,被甘寧守軍擊退。

第二天,曹軍構築高樓,然後士兵在高樓上向城中射箭,一時間箭如雨發,射死射傷不少吳兵,吳兵將此情況飛報甘寧。

將士們聽到這個消息,都隻有害怕,唯獨甘寧有說有笑,與往常一樣,毫不緊張。他命人收集曹軍射來的數萬枝箭,馬上派優秀射手,與魏軍對射。由於甘寧率軍沉著頑強地固守,曹軍無法攻破城池。

後來,周瑜派來救兵,配合甘寧打退了魏軍。周瑜為甘寧解圍後,親自慰勞守城將士,並給甘寧記了一功。甘寧臨危不懼、鎮定自若、談笑風生,在軍中傳為美談。

外強中幹

“外強中幹”形容外表強壯,內部虛弱。或者用以比喻敵人貌似強大,實則脆弱的形象。

此典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古者大事,必乘其產,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訓而服習其道。唯所納之,無不如誌。今乘異產以從戎事,及懼而變,將與人易。亂氣狡憤,陰血周作,張脈僨興,外強中幹,進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春秋時期,秦國國君秦穆公派兵攻打晉國。秦軍三戰三勝,一直攻進晉國的韓地。晉國國君晉惠公對晉國大夫慶鄭說:

“秦軍已侵入我國腹地,怎麼辦呢?”慶鄭不客氣地回答道:“原先,你從秦國逃回晉國後,答應給秦穆公五座城池,結果你背棄了諾言;秦國發生饑荒時,你又不願意援救。這次秦軍入侵,其實是你惹的禍,我有什麼辦法!”晉惠公不高興地說:“你說話真沒有禮貌。”晉軍迎敵之前,采用占卜的辦法來決定誰可以充當晉惠公所乘兵車的右衛。占卜顯示,慶鄭充當右衛比較吉利,可是晉惠公卻不肯任用他,決定由同祖族之人步揚駕馭戰車,由家仆徒充當右衛。該出發時,晉惠公登上由四匹小馬拉的戰車,而這四匹馬是從鄭國輸入的。慶鄭提醒晉惠公說:“古時進行祭祀和戰爭這類重大的事情,必須使用本國出產的馬匹,因為本國馬土生土長,懂得主人的意思,聽從駕車人的指揮,又熟悉本地的道路,無論你怎麼樣驅使它,都不會別別扭扭。現在你卻使用別國產的馬匹去打仗,這種馬會因為恐懼而改變常態,以致不聽從主人的指揮。它們往往在碰到意外情況時,呼吸突然急促,血液循環也驟然加快,血管頓時擴張,外表雖然強壯,內部已經氣虛力竭了。假如到了這種地步,要進進不得,要退退不成,沒有任何回旋的餘地,你一定會後悔不已的。”對慶鄭這番話,晉惠公壓根兒聽不進去。